登介亭

使君中和堂,六月无炎溽。

随呼众宾集,一笑清风足。

复为曲水饮,石面涌寒渌。

持杯襟袂凉,酒出金鲸腹。

旌旗登凤皇,羽翼在林麓。

半空老崖断,千载灵药伏。

松杉各雄枝,螭蜃傍奔逐。

古韵岂尘世,遐瞻有天目。

霸国荒故坛,墠社移新屋。

霞标起山近,潮势卷江速。

物外得长凉,樽前寻往躅。

有客告将行,迟留待珠玉。

欣然点鼠须,万象归一幅。

终篇灿灿动,满座琅琅读。

此时天乐奏,到夜山鬼哭。

和之惭岂敢,来者信难续。

粉壁鉴相射,香媒尘不触。

醉归扫双堵,字字照岩谷。

星辰众所仰,富贵公岂欲。

一言换凡骨,芝朮谁能服。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刘季孙在中和堂与宾客欢聚的情景,以及登临介亭所见的壮丽景色。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首先,诗的开头描述了中和堂内清凉宜人的环境,即使在炎热的六月,也仿佛置身于清凉之中。随后,诗人邀请宾客一同参与曲水流觞的雅事,通过这一传统活动,不仅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使得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风趣。石面上涌出的寒渌之水,更添了几分清凉之意。

接着,诗中描绘了介亭周围的自然风光,如旌旗飘扬的凤凰山,以及蜿蜒曲折的溪流。老崖断壁间隐藏着千年灵药,松杉挺拔,螭蜃追逐,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诗人以“古韵岂尘世”表达了对这超脱世俗的自然美景的赞叹。

进一步,诗中提到了历史遗迹,如废弃的霸国坛和迁移的新屋,以及远处山峦上如霞般升起的景象和江潮的快速流动。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一个既古老又充满活力的场景。

最后,诗人感慨于在这远离尘嚣的地方找到了长久的凉爽,与友人共饮畅谈,甚至有客人即将离别,诗人欣然挥毫,将眼前的景象凝结于一幅画中。诗的结尾部分,诗人以星辰的崇高地位和富贵的追求为喻,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超脱世俗生活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45)

刘季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苏轼称其为“慷慨奇士”。北宋大将刘平之子。宋仁宗嘉祐年间,以左班殿直监饶州酒务,摄州学事(《石林诗话》卷下)。哲宗元祐中以左藏库副使为两浙兵马都监。因苏轼荐知隰州,仕至文思副使。七年,卒,年六十。博通史传,性好异书古文石刻,仕宦所得禄赐尽於藏书之费。交游广阔,与王安石、苏轼、米芾,张耒等文人雅士相知,事见《东坡全集》卷六三《乞赙赠状》、《东都事略》卷一一○《刘平传》。诗,据宋王十朋《东坡诗集注》等书所录,编为一卷。《隰州志》称其“以文最称”

  • 字:景文
  • 籍贯:祥符(今河南开封)
  • 生卒年:1033~1092

相关古诗词

送钱蒙仲赴举(其一)

膝下五车就业,殿前三月亨途。

日出唤君名姓,春风吹过江湖。

形式: 六言诗 押[虞]韵

送钱蒙仲赴举(其二)

文价从今第一,家风经古无伦。

不假湘灵十字,知君才倍前人。

形式: 六言诗 押[真]韵

送钱蒙仲赴举(其三)

俊气将探虎穴,清才早践龙门。

故比隔江白鹭,万人回首王孙。

形式: 六言诗 押[元]韵

西园和韵绝句

雨过西园物物佳,柳风竹日映葵花。

更无人迹宜清睡,奈此池头一部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