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情趣与田园之乐。诗人以“昔逐孤山伴,曾抄种树书”开篇,仿佛在回忆往昔与自然相伴的日子,通过“抄种树书”,既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也暗示了对农事的熟悉与尊重。接着,“春来荒圃润,归去学畦蔬”两句,生动地展现了春天到来时,荒芜的园圃因雨水滋润而生机勃勃,诗人则在忙碌之余,学习如何在田间劳作,种植蔬菜,过着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
“带月便高笠,开云借小锄”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夜晚仍在田间劳作的情景,月光下戴着高高的斗笠,云层间借着微光使用小锄头,形象地展示了其勤劳与专注。最后,“挥金谁氏子,隔壁老陈馀”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那些挥霍无度、不知珍惜的人的讽刺,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简朴生活的满足与自豪。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对劳动的热爱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充满了浓厚的田园诗意和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