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鸣山

文安陆子幽栖日,张氏诸贤尽执经。

自昔衣冠仪里闬,至今诗礼擅家庭。

岩阴夏阁风泉白,溪曲春畴雨稻青。

天上真人蹑凫舄,移文休勒此山名。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文安陆子在幽静的日子中度日,张氏家族的才子们都手捧经书学习。
自古以来,这个地方就是士绅聚集之地,至今诗书礼仪仍是这个家族的家风。
山岩阴处的夏日凉阁,清风泉水声声作响,溪流弯曲处的春天田野,雨后稻田一片翠绿。
犹如天上的仙人穿着鸭趾鞋,希望不要用文章来赞美这座山,让它保持原样。

注释

陆子:指文安陆某人,可能是一位隐居者。
张氏诸贤:张氏家族中的有学问的人。
衣冠仪里闬:古代士绅聚居的地方,讲究礼仪和文化氛围。
诗礼擅家庭:诗书传家,重视教育和礼仪。
岩阴:山岩背阴处。
夏阁:夏日凉亭。
溪曲春畴雨稻青:春天的田野上,雨后的稻田翠绿如画。
真人:道教对高人的称呼。
凫舄:鸭趾鞋,古代隐士或仙人的象征。
移文:古代文体,用于讽刺或警告。
勒:刻写,此处指用文章赞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文人洪迈笔下的文安陆子隐居之地——自鸣山的景象。首句“文安陆子幽栖日”点明了主人公陆子在此过着宁静的隐居生活。次句“张氏诸贤尽执经”则暗示了这里学者云集,书香浓郁。

诗人接着赞美自鸣山的传统与文化氛围,“自昔衣冠仪里闬,至今诗礼擅家庭”,强调了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的聚集地,注重诗书礼乐的传承。山中的环境也显得格外宜人,“岩阴夏阁风泉白,溪曲春畴雨稻青”,夏日凉风吹拂,山泉清澈,春天田野上雨后稻田一片翠绿。

最后两句“天上真人蹑凫舄,移文休勒此山名”运用了神话典故,将陆子比作仙人,暗示他的高尚品格如同仙人一般超凡脱俗。诗人劝告不要轻易改变山的名字,因为这里本身就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整首诗通过描绘文安陆子的隐居生活和自鸣山的风土人情,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理想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尊崇。

收录诗词(39)

洪迈(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野处。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学士、资政大夫、端明殿学士,副丞相、封魏郡开国公、光禄大夫。卒年八十,谥“文敏”。配张氏,兵部侍郎张渊道女、继配陈氏,均封和国夫人。南宋著名文学家

  • 字:景卢
  • 号:容斋
  • 籍贯: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
  • 生卒年:1123——1202

相关古诗词

至节日建州会詹士元

嗟予身百忧,佳节过倥偬。

客愁随线增,归思与灰动。

当年从子日,未觉百虑重。

高堂绕床呼,一掷有馀勇。

那知客天涯,相对寒骨耸。

岁月曾几何,鬓丝今种种。

忍饥山药煮,附煖地炉拥。

深藏断还往,衰病脱拜拱。

兴言望乡关,云物方郁滃。

空馀相属意,杯酒久不捧。

形式: 古风

坐睡

坐久睡屡兀,手失未了书。

清风脱然至,心醒得我娱。

起看孤隙光,了不移锱铢。

云何短梦中,万境生须臾。

嗟彼市朝子,百巧营其躯。

安知非梦役,过眼灭无馀。

至人有达观,那与世贤愚。

不须无言子,同上昆崙墟。

形式: 古风

牡丹酴醾各一首呈周宰(其一)

珍丛压朝露,无人羞欲攲。

春风醉香骨,绰约不自持。

谁怜曲肱人,一笑遗秾姿。

不言意可了,君醉当勿疑。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牡丹酴醾各一首呈周宰(其二)

妆淡洗逾靓,肌香薰不成。

皎然月露姿,一笑午景晴。

聊移梦蝶床,相对户不扃。

谁令风雨暴,睡起春纵横。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