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惹离情霭落晖,如车如盖早依依。

山头触石应常在,天际从龙自不归。

莫向隙窗笼夜月,好来仙洞湿行衣。

春风淡荡无心后,见说襄王梦亦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深深的离别之情弥漫在落日余晖中,如同车辆和华盖般早早地依依不舍。
山顶的石头触碰天空,仿佛永远存在;天边的云龙似乎不愿回归。
不要让月光透过缝隙窗户,最好来到仙境般的洞穴,让衣服沾湿在雾气中。
春风轻柔,没有心事之后,听说楚襄王的梦境也变得稀少。

注释

霭落晖:落日余晖,形容傍晚景色。
如车如盖:比喻依依不舍的情景。
触石:山顶石头与天空相接。
从龙:指天上的云龙。
隙窗:有缝隙的窗户。
仙洞:仙境般的洞穴。
襄王:楚襄王,古代楚国君主。
梦亦稀:梦境罕见,可能象征着某种失落或不再出现的事物。

鉴赏

这首诗名为《云》,出自唐代诗人韩琮之手。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深沉的离愁和无尽的思念。

"深惹离情霭落晖,如车如盖早依依。"

这两句以秋日余晖为背景,形容离别之情如同漫天云雾一般笼罩心头,深沉而难以驱散。"如车如盖"则用来比喻这种情感的强烈和压抑,如同车马盈门、云遮日月。

"山头触石应常在,天际从龙自不归。"

诗人借山石之坚固与龙之高飞,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留恋以及无法回返的无奈。这里的"常在"和"不归"强化了时间流逝与离别难以挽回的主题。

"莫向隙窗笼夜月,好来仙洞湿行衣。"

此两句则是诗人对友人的劝告或自我安慰,建议不要在破碎的窗棂前沉醉于明月之下,而应前往神秘的仙洞中漫步,即使衣服会因山间露水而溻湿。这既是对现实逃离的一种幻想,也隐含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春风淡荡无心后,见说襄王梦亦稀。"

最后两句诗中,以春风为背景,表达了在春天这季节中的淡漠与失落。"无心后"可能指的是对一切世事都失去了兴趣和追求。而"见说襄王梦亦稀"则是用历史上的襄王(楚襄王)的故事来比喻人生如梦,连梦中美好的时光也变得遥不可及。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借古代历史人物的典故,展现了诗人深切的情感世界和超脱现实的审美追求。

收录诗词(27)

韩琮(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约公元八三五年前后在世)字成封,(唐诗纪事作代封,此从新唐书艺文志注及唐才子传)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末前后在世。有诗名。长庆四年,(公元八二四年)登进士第。初为陈许节度判官。大中中,(公元八五三年)仕至湖南观察使。琮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生卒不祥,于唐宣宗时出为湖南观察使,之后,唐宣宗不但不派兵增援,支持消灭叛将,反而另派右金吾将军蔡袭代韩为湖南观察使,把这个逐臣抛弃了。此后失官,无闻

  • 籍贯:后历中书舍
  • 生卒年:858

相关古诗词

竞持飘忽意何穷,为盛为衰半不同。

偃草喜逢新雨后,鸣条愁听晓霜中。

凉飞玉管来秦甸,暗袅花枝入楚宫。

莫见东风便无定,满帆还有济川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兴平县野中得落星石移置县斋

的的堕芊苍,茫茫不记年。

几逢疑虎将,应逐犯牛仙。

择地依兰畹,题诗间锦钱。

何时成五色,却上女娲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牡丹

残花何处藏,尽在牡丹房。

嫩蕊包金粉,重葩结绣囊。

云凝巫峡梦,帘闭景阳妆。

应恨年华促,迟迟待日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牡丹

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

名移兰杜千年后,贵擅笙歌百醉中。

如梦如仙忽零落,暮霞何处绿屏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