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玉勒金台逐去尘,十年多少渡江民。
中流试扣金山老,曾有深衣过鲁人。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王奕的作品,名为《过江绝句》。从艺术风格来看,这是一首充满了历史沧桑感和个人悲凉情怀的七言绝句。
“玉勒金台逐去尘”,这一句通过对比鲜明的手法,描绘出诗人心中的意象与现实世界的落差。玉勒、金台,这些华丽的词汇本应是权贵奢侈生活的象征,但现在却被时间的尘埃所覆盖,显得那么不再耀眼,透露出一丝凄凉。
“十年多少渡江民”,这里的数字“十年”可能是个泛指,代表了长久的岁月。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而“渡江民”则是历史的见证者,他们见证了时代的更替,也承受着时代的苦难。
“中流试扣金山老”,这一句中的“中流”指的是诗人自己处于人生旅途的某个阶段,可能是指年纪已高或心灵上达到了某种境界。“试扣金山老”则是在对历史和先贤的追求中寻找精神的寄托。这里的“金山老”有可能是指佛教中的金山,即五台山,也可能是比喻,代表着高洁、不染尘俗的境界。
“曾有深衣过鲁人”,这一句则是在回忆往事。诗人提到自己曾穿着深衣(意指隐居或行侠)经历了世间的艰难险阻,尤其是与“鲁人”相遇,这里可能暗示着对古代圣贤孔子的尊崇,也可能是在表达一种文化认同和精神追求。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望、个人经历的反思,以及对未来境界的向往,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复杂的情感世界。
不详
生于南宋,入元后曾出任玉山县儒学教谕。与谢枋得等南宋遗民交往密切,诗文中不乏以遗民自居的文句,所以《宋诗纪事》将他列入书中。清乾隆年间编《四库全书》,因《玉窗如庵记》末署“岁癸巳二月朔,前奉旨特补玉山儒学教谕伯敬谨撰并书”,然则奕食元禄久矣,迹其出处,与仇远、白珽相类。”(《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六)改题元人。代表作品有《酹江月》、《摸鱼儿》和《沁园春》等
袖拂徂徕涉太峰,曾同太白舞西风。
归程鹤瘦扬州远,著访吾宗太乙翁。
元田种玉不传方,春去春来野自香。
雁入燕云丹未反,笑援明月醉山阳。
岳泉匹练落云间,万折东流不得闲。
驾到源头犹且护,如何护不到崖山。
祥符天子旧明堂,二丈丰碑宿草荒。
人世已非坛更是,摩挲老泪湿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