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诗人杜浚所作的《闻子规》。诗中以四月三日子规啼鸣开篇,唤起诗人梦境,传达出一种深深的哀愁。"子规惊梦魂"一句,运用了子规鸟的意象,象征着春天的消逝和远方的离别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天高吾不问,春去汝何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迁的无奈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他选择沉默,不愿追问春天的离去,暗示内心的伤感和对未来的迷茫。
"口血腥花气,关河阻剑门"描绘了一幅边塞景象,可能暗指战乱或旅途艰辛,子规的啼声与血腥味交织,增添了悲凉的气氛。剑门关河的阻隔,更显出路途的艰难和归乡无望。
最后两句"此方多挟弹,未可恃君恩"揭示了诗人的现实处境,他身处险境,周围充斥着威胁,即使有皇帝的恩宠,此刻也无法依赖。这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忧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子规的啼声,展现了诗人面对春去、战乱和个人际遇的复杂情感,寓言深刻,语言凝练,具有鲜明的明末清初诗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