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武昌感怀二首(其二)》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缪荃孙所作,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与对现实境遇的反思。
首句“旧时同学半应官”,描绘了诗人回忆起昔日的同学中,许多人已步入仕途的情景,流露出一种对同窗之变的感慨。接着,“愧我疏狂觅食难”一句,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因性格疏狂而难以谋生,与同学们的成就形成对比,流露出一丝自责和无奈。
“劫火江山犹绮丽,少年意气渐阑珊”两句,诗人以“劫火江山”比喻历经战乱后的国家景象,尽管江山依旧美丽,但少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却逐渐消逝,表达了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
“半生落拓张仪舌,万里栖迟阂叔肝”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自己一生漂泊不定、才华未展的遗憾。张仪舌喻指能言善辩,而诗人自比为未能施展才华的张仪;“万里栖迟”形容四处漂泊,而“阂叔肝”可能是指内心深处的孤独与痛苦。
最后,“日暮乡关渺何处,苇花萧瑟北风寒”描绘了一幅日落黄昏、乡愁难寄的画面,苇花随风飘摇,北风寒冷,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凄凉与迷茫,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深刻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时代变迁以及对故乡的深情眷恋,情感真挚,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