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不为泥融俟燕还,自携秋事入春田。
人间因得风光好,洗出从来寒食天。
这首诗《对雨》由宋代诗人邹浩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中春景的独特韵味。
首句“不为泥融俟燕还”,诗人并未因等待归燕而静待泥土湿润,而是主动地在春日里寻找着秋日的景象,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次句“自携秋事入春田”,诗人亲自将秋天的意象带入春天的田野之中,巧妙地将季节交替的自然现象与个人情感相融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接着,“人间因得风光好”,诗人感慨于这雨中的春光,认为它使得人间更加美好。这一句不仅赞美了自然界的美景,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洗出从来寒食天”,最后一句以“洗”字形象地描绘了雨水洗净了冬日的寒冷,带来了清新宜人的春日景象,寓意着心灵的净化与新生。
整首诗通过对雨中春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乐观态度的体现。邹浩以简练的语言,生动地勾勒出一幅雨后春笋、生机勃勃的画面,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希望。
不详
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燕子声中藿食寒,北辕同轨得儒冠。
槐檀新火未曾试,为觅山泉破小团。
西蜀地暖北地寒,长条殿春走衣冠。
江亭巧作故时面,濯濯宫锦花成团。
一日秋阳十日寒,李下多机难整冠。
戴崇彭宣各天性,玉斧何当新月团。
海棠簇簇弄繁英,随分相逢眼自青。
一种风流似西蜀,何须心着展江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