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鹦鹉

独怜翻旋急,放汝入空林。

莫逞新声巧,能忘故主心。

防危秋隼逼,归路陇山深。

客意亦如此,因之起越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名为《放鹦鹉》,是明代诗人邓云霄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诗人描绘了放飞鹦鹉的场景,并借物抒情,表达了对自由与忠诚的深刻思考。

首句“独怜翻旋急”,诗人以第一人称视角,表达了对即将被放飞的鹦鹉的怜爱之情。鹦鹉在空中翻飞旋转,急切地寻找着自由的方向。这一句既描绘了鹦鹉的动作,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接着,“放汝入空林”一句,直接点出了鹦鹉将要回归自然的情景。诗人使用了一个温柔而充满诗意的动词“放”,赋予了这一行为以生命和情感,仿佛鹦鹉是被诗人亲自释放,而非简单地被放飞。

“莫逞新声巧,能忘故主心。”这两句诗中,诗人提醒鹦鹉不要过于炫耀新环境中的声音技巧,因为即使在新的环境中,它也不能忘记旧主人的心意。这里不仅体现了对鹦鹉的关怀,也蕴含了对忠诚与记忆的深刻思考。

“防危秋隼逼,归路陇山深。”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鹦鹉回归自然后可能面临的挑战。秋天的猛禽可能会威胁到它的安全,而归家的路途则显得遥远而艰难。诗人在这里巧妙地将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与鹦鹉的命运联系起来,增加了诗歌的深度和广度。

最后,“客意亦如此,因之起越吟。”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鹦鹉的经历相联系,表达了自己对自由与回忆的感慨。这里的“客意”既指鹦鹉的处境,也暗含了诗人自己的心境。通过“越吟”,即越地的吟唱,诗人将这种情感表达得更加深远,仿佛是在远方回响的悠长歌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鹦鹉放飞过程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自由、忠诚、回忆等主题的深入探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2481)

邓云霄(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堤上行三首(其一)

万井楼台落镜中,环堤处处小桥通。

吴娃惯荡莲舟戏,水浅沙明不畏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堤上行三首(其二)

大堤风物类襄阳,上巳年年兢女郎。

自是吴王歌舞地,至今犹学浣纱妆。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堤上行三首(其三)

月明谁唱竹枝歌,声绕江风起白波。

古渡春来潮正急,停舟估客意如何。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寒山寺避暑对客二首寺有佳竹可以消暑(其一)

隔岸垂杨暗老枫,客来清午不闻钟。

贫僧止解栽修竹,五月凉生制火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