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和(其二)

一位无心入圣裁,姓名不到郭公台。

閒移藜杖看云度,静埽松轩待月来。

未把酒杯倾懒举,试拈书册手慵开。

荒才自信非邹乐,安处青山有底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与心境。首联“一位无心入圣裁,姓名不到郭公台”中,“无心入圣裁”暗示了诗人无意追求世俗的功名利禄,对圣人的裁决不以为意;“姓名不到郭公台”则表明他不愿涉足官场,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颔联“闲移藜杖看云度,静埽松轩待月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悠闲生活。他手持藜杖,悠然自得地欣赏云彩的飘动,清扫松轩以等待明月的降临,这样的场景充满了自然和谐之美,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颈联“未把酒杯倾懒举,试拈书册手慵开”则揭示了诗人在享受自然的同时,也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他虽未举杯饮酒,但拿起书册却懒得翻开,这可能是因为他更倾向于在自然中寻找灵感,而非仅仅通过阅读获取知识。这种态度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

尾联“荒才自信非邹乐,安处青山有底猜”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并且在青山之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这里的“荒才”并非贬义,而是诗人谦逊地自评,认为自己的才华或许并不出众,但他并不在意,因为他在青山中找到了真正的快乐与满足。最后一句“安处青山有底猜”则暗示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即无论外界如何评价,他都愿意安于现状,享受自然带来的宁静与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由、自然与内心的追求,以及对世俗功利的超脱,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260)

段成己(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段克己弟。克己中举,无意仕途,终日纵酒自娱。成己及第,授宜阳主簿。金亡,成己与兄避居龙门山(今山西河津黄河边)。克己殁后,自龙门山徙居晋宁北郭,闭门读书,近四十年。元世祖忽必烈降诏征为平阳府儒学提举,坚拒不赴。至元十六年卒,年八十一

  • 生卒年:1230

相关古诗词

张七贤图

七贤不与竹林期,人物风流各一时。

妙语霏霏皆作者,高情落落更何之。

山川如画灵犹在,溟渤飞尘世屡移。

欲荐匪辞无处问,黄流千里夕阳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赠琴士任先生

翛然天地一癯仙,误落红尘二十年。

万事戏成云过眼,一身蹭蹬雪盈颠。

扶头欲写卷中趣,洗耳试听徽外弦。

他日遂君林下约,月明风露净娟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乐郎中萱草堂

共道传家以义方,长留春色在萱堂。

静宜有寿何须祝,乐自无忧不待忘。

华萼先辉连二妙,琏琳照映列诸郎。

要看靴笏床俱满,岁月灵椿未易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容安轩

走遍人閒行路难,归来始觉此心安。

半椽自覆人应笑,两膝足容吾已宽。

阶下兰生犹可佩,篱边菊老尽供餐。

微躯此外无多事,一炷清香篆曲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