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学者全祖望对友人苏仪部的深切缅怀之作。全诗情感深沉,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与敬仰之情。
首联“辛苦苏仪部,埋魂天尽头”,开篇即点明了苏仪部的辛劳与最终的离世,将读者引入对逝者的哀思之中。“天尽头”一词,既形象地描绘了苏仪部远离尘嚣、归于宁静的状态,也暗含了对其才华与品德的极高评价。
颔联“雪交亭下泪,长共怒涛浮”,进一步渲染了哀悼的氛围。雪交亭下,泪水与怒涛交织,不仅象征着对苏仪部去世的悲痛,也隐喻了其精神如同怒涛般激昂不息,永存人间。这里运用了自然景象来寄托情感,使得哀思更加深沉而富有诗意。
颈联“吾友扬秋笔,图经仗阐幽”,转而赞美友人苏仪部的才华与贡献。扬秋笔,比喻文采斐然;图经,指绘制地图或编纂书籍,此处泛指记录历史、文化的工作。全祖望在此表达了对苏仪部在历史文献整理方面卓越成就的肯定,同时也强调了其深入挖掘和揭示历史真相的努力。
尾联“讲堂一束脯,饷我亦风流”,则以幽默的方式收尾。讲堂一束脯,可能是指苏仪部生前为后人留下的一份精神财富,如书籍、论文等。全祖望在这里说这是一份“风流”的馈赠,既是对苏仪部人格魅力的赞扬,也是对自己能够得到这份宝贵遗产的欣慰。这一联以轻松的口吻,将对逝者的怀念与对友情的珍视巧妙融合,使得整首诗的情感表达更为丰富和细腻。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深情的回忆与赞美,展现了全祖望对友人苏仪部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其贡献的高度评价,同时巧妙地融入了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的元素,使得情感表达更加深沉而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