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雨行

我始到关中赤日背,流汗仰示高云驰。

四郊方悯旱飘风,飒飒吹行辀西来。

十日雨,不休泥。

潦逵途成巨壑洪,涛澒洞蛟龙浮崖。

崩石走,昼昏瞀,莫辨去马与来牛。

荞麦方花谷垂实,漂残委地纷狼籍。

农家望望今岁丰,顿足咨嗟向阡陌。

官租私责何从输,饥寒岂免沟中瘠。

行台独处愧高崇,纷纷决溜如乱淙。

寝食无聊错昏昼,经营燥湿移西东。

何况茅茨与土屋,岂禁上雨复旁风。

崩摧露处亦何限,安得大厦为帡幪。

丰隆屏翳毋太忍,下视九土多疲癃。

君不见女娲一炼五色石,上补天漏全化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苦雨行》是明代诗人郑岳的作品,描绘了连绵不断的暴雨给人们带来的苦难。诗中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暴雨对农事、交通、生活以及社会经济的严重影响。

首句“我始到关中赤日背,流汗仰示高云驰”描绘了诗人初至关中时烈日炎炎,汗水如雨的情景,与后文的暴雨形成鲜明对比。接着,“四郊方悯旱飘风,飒飒吹行辀西来”描述了旱季之后突然刮起的疾风,预示着暴雨即将来临。随后,“十日雨,不休泥。潦逵途成巨壑洪,涛澒洞蛟龙浮崖”描绘了连续十日的暴雨,使得道路成为深不可测的洪流,洪水泛滥,蛟龙在崖壁上游动,形象地表现了暴雨的威力和破坏性。

“崩石走,昼昏瞀,莫辨去马与来牛”则通过描写暴雨引发的山石滚落、视线模糊,进一步渲染了暴雨带来的混乱和危险。接着,“荞麦方花谷垂实,漂残委地纷狼籍”描绘了暴雨冲刷下,农作物被毁坏的景象,反映了暴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家望望今岁丰,顿足咨嗟向阡陌”表达了农民对于丰收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以及对生活的哀叹。

“官租私责何从输,饥寒岂免沟中瘠”揭示了暴雨导致的粮食短缺和经济困难,使得人们面临饥饿和寒冷的威胁。“行台独处愧高崇,纷纷决溜如乱淙”表达了官员面对灾情的无力感和内心的自责。“寝食无聊错昏昼,经营燥湿移西东”描绘了人们在暴雨中的生活状态,昼夜颠倒,四处奔波以求生存。“何况茅茨与土屋,岂禁上雨复旁风”强调了暴雨对简陋住所的破坏,进一步凸显了灾情的严重性。

最后,“崩摧露处亦何限,安得大厦为帡幪”表达了对庇护所的渴望,希望有一座坚固的大厦能够保护人们免受风雨侵袭。“丰隆屏翳毋太忍,下视九土多疲癃”呼吁上天不应过于忍心,要关注大地上的苦难。“君不见女娲一炼五色石,上补天漏全化功”以古代神话故事作为结尾,寄托了诗人对解决灾情的希望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整首诗通过对暴雨及其影响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自然现象深刻的理解,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316)

郑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弘治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江西左布政使。宁王朱宸濠夺大量民田,民立寨自保,宸濠欲加兵,岳持不可。后为李梦阳所讦,夺官为民。世宗即位,起抚江西。旋召为大理卿,陈刑狱失平八事,迁兵部左侍郎。后乞休归。有《莆阳文献》、《山斋集》

  • 字:汝华
  • 籍贯:福建莆田

相关古诗词

送徐山人还临川

会川好,奇士游。

迹半江湖所在索,图经访古阅名区。

南过庾岭临广海,西上端溪吊苍梧。

五羊仙人不易遇,担簦遥向闽中住。

木兰水阔壶山高,竹杖芒鞋入烟雾。

指点群峰海上来,蜿蜒真龙泊何处。

莆中豪彦多与游,沿洄曲涧历高丘。

流光荏苒客鬓改,归思飘飘竟莫留。

念予洪都一日故,屡枉敝庐摅情愫。

柳丝历乱杜鹃啼,相送城南白日暮。

黄花白酒霜雁鸣,望君更踏来时路。

形式: 古风

泰陵望引哀歌(其一)

山陵功已奏,仪卫出都城。

万姓惊相吊,千官泣从行。

云寒移羽葆,风惨杂金钲。

天道凭谁问,人方倚太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泰陵望引哀歌(其二)

统极乾坤正,垂衣十八年。

雷霆威不失,日月照无偏。

玉几传遗训,乌号哭御筵。

中兴还有颂,千载播瑶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泰陵望引哀歌(其三)

孝道追虞舜,宽仁过汉文。

屡蠲天下赋,深却四夷勋。

郊庙精禋格,宫闱问寝勤。

大臣时赐对,左右不曾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