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发萍乡遇雨

趋枻避风沙,雨势压绝壁。

万木噤无声,石气浓欲滴。

层阴失象纬,猿鸟各悚息。

侧疑坤轴陷,俯咋雷电逼。

山颓万窍号,云水递呼吸。

始觉澄潭腥,恍听幽岩泣。

回虑抱深忧,远瞩愁六极。

云破日气苏,万象复森立。

水际一灯来,清光散空湿。

冥会歛众嚣,存神偶寥寂。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出发于萍乡时遭遇暴雨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变幻,以及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首句“趋枻避风沙,雨势压绝壁”描绘了船只在风雨中前行的场景,风沙和暴雨似乎压迫着陡峭的山壁,营造出一种紧张而激烈的氛围。接着,“万木噤无声,石气浓欲滴”进一步渲染了暴雨中的静谧与沉重,树木仿佛被雨水凝固,岩石的湿润感似乎能滴落下来,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和湿度。

“层阴失象纬,猿鸟各悚息”描述了乌云密布,连天空的经纬线都看不见,猿猴和飞鸟因恐惧而停止活动,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了暴雨的恐怖与压抑。接下来,“侧疑坤轴陷,俯咋雷电逼”则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暴雨威力的敬畏,仿佛大地的轴心都在摇晃,雷电逼近,令人胆战心惊。

“山颓万窍号,云水递呼吸”描绘了暴雨中山川的咆哮,云水之间的互动,形象地展示了自然界的巨大能量。接下来,“始觉澄潭腥,恍听幽岩泣”则从视觉转向听觉,通过想象暴雨后潭水的腥味和岩石的哭泣声,进一步强化了暴雨带来的震撼与哀伤。

“回虑抱深忧,远瞩愁六极”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对广阔世界的担忧,面对如此壮阔的自然景象,人类显得渺小而无力。最后,“云破日气苏,万象复森立”描绘了暴雨过后,阳光重新照耀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暗示了自然界的循环与生命力的顽强。

“水际一灯来,清光散空湿”描绘了雨后水边的一盏灯光,清冷的光芒洒满湿润的空气,给人以希望和宁静的感觉。“冥会歛众嚣,存神偶寥寂”则表达了诗人通过这次经历,心灵得到了净化,暂时摆脱了尘世的喧嚣,找到了内心的平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与力量,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宇宙和自我存在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54)

俞明震(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鸿嗷叹(其二)

饥乌下林木,哀鸣念其雏。

寒风聚野寺,官吏当门呼。

歛筹散米粥,绕岸闻喧呶。

瘦男忍饥卧,病男步趑趄。

翁媪泣且行,呼儿待路隅。

行迟粥糜尽,残沥不满盂。

一盂繫四命,难润中肠枯。

相视不忍食,欲食还踟蹰。

牵衣乞过客,愿鬻儿为奴。

但愿儿食饱,全家无所需。

阿母不忍别,丁宁泪模糊。

尚恐儿衣寒,为儿缝破襦。

形式: 古风

寄如皋吕士云

忆昔同车趁残月,天街铃语秋烟隔。

禁门初日飞赤轮,击鼓腾腾曙星没。

愁痕零乱出都门,剑光灯影同凄恻。

风尘万事堕冥昧,何须气短刘费策。

还家哭父泪血枯,十生九死惟默默。

麻衣跣足别我去,渡头寒日惨无色。

中年哀乐苦伤神,可怜几辈头先白。

由来往事皆如醉,侧身敢谓乾坤窄。

昨者朝廷命大将,闻道虎狼尽伏慑。

雄风虽指天王旗,魑魅何曾膏斧钺。

火球激射天如墨,云枯水立鲛宫热,腥风十丈飞肉血。

君不见盈廷共诋和议非,师敌破敌穷心机。

三十年来纷聚讼,夕阳楼橹空沾衣。

荒斋有客望南斗,莽莽江湖短梦归。

形式: 古风

游汉上琴台

烟屿乍离合,流霞翼馀光。

回波无尽情,原野赴苍茫。

天意惜馀春,岩花閟幽香。

感物情若离,藐生迹未忘。

灯火压春流,微月生中央。

湿雾散濛濛,凫雁静不翔。

尘外亮有人,解佩凌沧浪。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晓游莫愁湖

层台吐曙鲜,大星没城头。

理带愉晴皋,揽思惓湖楼。

枻响梦乍离,孤花照深愁。

晻暧兵气苏,墟墓散羊牛。

波光自含蓄,遥情荡未收。

箫鼓恋天风,清歌递繁忧。

离离寻坠欢,依依怨川流。

委化怡春情,此意长悠悠。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