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金山寺付僧惠杰四首(其四)

法界元无着,寥寥空水云。

钟声潮外住,佛相镜中分。

经为鱼龙说,人将鹳鹤群。

慈航如可借,不厌往来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金山寺的静谧与庄严,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与自然的和谐共存。首句“法界元无着,寥寥空水云”开篇即点出法界的空灵与超脱,水云寥寥,暗示了佛法的深远与广阔。接着,“钟声潮外住,佛相镜中分”两句,通过钟声与佛像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寺庙的宁静与神圣氛围,仿佛钟声穿越潮水,佛像映照在镜子之中,虚实结合,引人深思。

“经为鱼龙说,人将鹳鹤群”则展示了佛法的普世性和包容性,经文被鱼龙倾听,象征着佛法的广泛传播和深入万物;人们与鹳鹤同行,寓意着修行者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最后,“慈航如可借,不厌往来勤”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向往与追求,希望能在慈航的帮助下,不断往返于修行之路,体现了对佛法的虔诚与执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金山寺及其周边景物的描绘,巧妙地融合了自然与宗教的元素,既展现了佛教文化的深邃与博大,也传达了诗人对精神追求的渴望与坚持。

收录诗词(590)

唐顺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义修。汉族。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 号:荆川
  • 籍贯:武进(今属江苏常州)
  • 生卒年:公元1507~1560

相关古诗词

宿荆溪上塘庵述怀余向曾游此匆匆十年矣

园令还多病,东方更少徒。

寻山只独往,到寺即吾庐。

酬答惭居士,衣冠谢鄙儒。

冥心偶有会,木榻小跏趺。

禅栖吾所好,来往亦随缘。

信宿还今夕,支离又十年。

病身宁礼束,懒性已书捐。

兴到成开口,逢人更默然。

海上倭方急,云中虏又侵。

缨冠本非分,抱膝复何心。

树冷秋前寺,篁齐雨后林。

此乡非楚泽,濯足亦成吟。

委形堪落魄,任性绝安排。

得失浮生梦,闲忙造物差。

平湖疏野树,微雨寂山斋。

欲证空王偈,犹嫌落几阶。

家园只百里,几月不知归。

饭合山僧灶,眠分渔父矶。

貌衰非示病,才拙似忘机。

虽然断荤酒,不惹独醒讥。

山房夜雨歇,檐溜响空阶。

叔夜惟贪睡,荣趎又孰偕。

废梳同祝发,厌肉类持斋。

转觉人情隔,岩僧却可侪。

形式: 古风

登常山山亭次壁间韵二首(其一)

关通百粤会,地带上游雄。

车马年年客,尘埃滚滚中。

忧时讥丧狗,逃世托冥鸿。

出处将谁是,徒令怀古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登常山山亭次壁间韵二首(其二)

平生好奇士,抚景气还雄。

栈度盘蛇际,滩行磨蚁中。

客心南北水,世事去来鸿。

闻说仙山近,冷然欲驭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过清溪庄值主人不在

岸岸夹丛竹,清溪几许深。

君从城市隐,余向碧山寻。

翳翳孤村景,刁刁众木吟。

还看题壁字,想见闭关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