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初一日渡黄河

冯夷排浪东南流,偃蹇不受神禹囚。

雷车百万坼北走,平吞气欲无徐州。

千里一泻只瞬息,盘涡十丈谁敢投。

颠风横簸浪三尺,篙师欲渡时还休。

清河渡口势颇敛,往来南北通咽喉。

我来又值十月后,清霜已降洪涛收。

官舫推篷望两岸,寒波犹拍长天浮。

微风才觉掠旗脚,高浪已骇冲船头。

龙骧万斛如一叶,欹侧掀舞不自由。

众手捩舵呼邪许,樯乌一转回万牛。

屈伸臂顷已十里,瞥然何止鹰离韝。

桃花想见三月涨,澒洞万顷风烟浮。

回帆脱手傥一失,咫尺便入鲛宫游。

区区忠信宁敢仗,所凭王命轻阳侯。

回头却顾真险绝,微茫淮济非其俦。

九折东泻自太古,荡潏为患从商周。

汉唐而下日聚讼,捍御至竟无良筹。

书生每喜谈水利,尸祝欲代庖人谋。

世间万事须阅历,百不一效空贻羞。

我今鼓枻既得涉,且呼舟子趋邗沟。

挑镫夜读河渠志,咄哉纸上谈戈矛。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纪昀在十一月初一日渡过黄河时的壮丽景象和感慨。首句“冯夷排浪东南流”以神话中的黄河水神冯夷象征黄河的奔腾不息,显示出黄河的磅礴气势。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夸张手法,如“雷车百万坼北走”、“千里一泻只瞬息”,形象地描绘了黄河水流的迅猛和壮观。

诗人对渡河过程中的险象生动描绘,如“颠风横簸浪三尺”、“龙骧万斛如一叶”,展现了黄河风浪之大,行船的艰难。他感叹道,即使是官舫也显得微不足道,稍有不慎就会陷入危险。他以“桃花想见三月涨”暗示黄河水势的季节性变化,进一步强调了航行的不易。

诗中批评了历史上对于治水问题的不当态度,指出从商周到汉唐,尽管争议不断,但实际成效有限,甚至有人纸上谈兵,未能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诗人自谦没有治水的本事,只能依赖王命和专业人士,表达了对水利工程的敬畏和对经验的重视。

最后,诗人庆幸自己安全渡过黄河,决定夜晚挑灯研读河渠志,反思历史教训,避免空谈误事。整首诗寓言深刻,既有对自然的敬畏,也有对历史的反思,体现了纪昀的文人情怀和深沉的哲思。

收录诗词(184)

纪昀(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春帆,晚号石云。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在文学作品、通俗评论中,常被称为纪晓岚。清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政治人物,直隶献县(今中国河北献县)人。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代表作品《阅微草堂笔记》

  • 字:晓岚
  • 籍贯:道号观弈道
  • 生卒年:1724年6月-- 1805年2月

相关古诗词

夜泊吴江

已是银蟾挂柳梢,才收官舫泊塘拗。

昏烟欲合孤城闭,远水微明小港交。

寒鹭多情时近客,栖乌贪睡懒离巢。

玲珑方塔犹相伴,一夜风铃尽意敲。

形式: 古风

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其一)

沿山无数好山迎,才出杭州眼便明。

两岸濛濛空翠合,琉璃镜里一帆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其三)

烟水萧疏总画图,若非米老定倪迂。

何须更说江山好,破屋荒林亦自殊。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其四)

金碧湖山作队看,沙鸥却占子陵滩。

武林旧事依稀记,待诏街头卖牡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