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阁老熊峰石公祭告泰山阙里

一函香帛出彤墀,东祀亲烦阁老斋。

七十二君封禅地,百千万世帝王师。

新朝望秩遵虞典,故国牲牢忆汉祠。

祝册御名劳自署,华原使传已先驰。

颂声远播怀柔后,道化孚昭感格时。

登望杜陵游甚壮,低回迁史去何迟。

秦碑细剔莓苔字,周桧徐攀雨露枝。

秘迹未缘窥玉牒,遗音如或听金丝。

长途记述诗偏富,盛礼遭逢兴亦奇。

青简裁成须大手,銮坡翘首数归期。

形式: 排律

鉴赏

此诗描绘了明代大臣费宏送阁老熊峰石公前往泰山进行祭祀的场景。开篇以“一函香帛出彤墀”起笔,形象地展现了祭祀活动的庄重与神圣。接着,“东祀亲烦阁老斋”一句,点明了阁老亲自参与祭祀之事,体现了对祖先和天地的敬畏之情。

“七十二君封禅地,百千万世帝王师”,诗人巧妙地将历史上的帝王与阁老相提并论,表达了对阁老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的认可。接下来,“新朝望秩遵虞典,故国牲牢忆汉祠”两句,既赞美了阁老遵循传统礼仪,又不忘本源,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祝册御名劳自署,华原使传已先驰”描绘了阁老亲自撰写祝册,华原使者提前出发的情景,凸显了阁老的尊贵身份和对祭祀活动的重视。随后,“颂声远播怀柔后,道化孚昭感格时”则表达了祭祀活动对后世的教化作用以及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登望杜陵游甚壮,低回迁史去何迟”通过对比杜陵的壮丽景色与迁史的缓慢步伐,展现了阁老在祭祀之余的闲适心情。最后,“秦碑细剔莓苔字,周桧徐攀雨露枝”描绘了阁老在祭祀途中对古迹的细致观察与欣赏,体现了对历史文化的深厚兴趣。

整首诗不仅赞颂了阁老的高尚品德和卓越功绩,也反映了明代社会对祭祀活动的重视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

收录诗词(80)

费宏(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柴埠津

一声两声牛背笛,三只四只渔人舟。

江村风景描难就,倚杖閒行古渡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箱房后丛竹抽简甚多内直房候朝与司徒孙公谈种竹事公诵其在吏部郎署咏竹因次其韵

新竹春来日渐添,清阴翠色满疏帘。

此君每见难抛却,不觉孤亭日转檐。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盐]韵

睡起

习閒成懒百无功,尘事难侵世累空。

睡起呼童向篱落,菊花枝上捉青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木亭发后用前韵寄之(其一)

目随帆影入云中,路出湖山东复东。

无限风光供指点,冰为溪水玉为峰。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