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远眺成高陟,因之解睡魔。
碧天秋水渺,戏树夕阳多。
列岸摇酤旆,连舟起棹歌。
欣逢谢康乐,吟啸更如何。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在长桥上远眺的景象,充满了宁静与和谐之美。首句“远眺成高陟,因之解睡魔”写出了诗人登高远望以驱散困倦的情景,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的精神状态和对自然美景的渴望。接下来,“碧天秋水渺,戏树夕阳多”两句,通过“渺”和“多”字,将天空的广阔与水面的深远,以及夕阳下树木的生机勃勃展现得淋漓尽致,营造出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画面。
“列岸摇酤旆,连舟起棹歌”描绘了岸边酒旗飘动、舟中歌声响起的场景,既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热闹与欢愉,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最后,“欣逢谢康乐,吟啸更如何”一句,借用了谢灵运(字康乐)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希望像谢灵运一样,在自然中找到灵感,吟诗啸歌,享受自然之美的愿望。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不详
从小聪慧,日记千言。稍长,倜傥有大志,习举子业,善属诗歌,下笔立就。工书画,贯串诸家,放达不羁,志在四方,慨然有古豪举之气。1530年前后,曾求教于湖州长兴人顾箬溪(应祥)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后任刑部尚书,(按顾应祥约在1516年后奔母丧离职,在湖州住了十五年。)顾以小友待
烟月坠汀沙,飞仙驾落霞。
红尘迷客路,青史志君家。
诏狱空中电,褒忠梦里花。
何须嗟老骥,垂耳服监车。
桥夜寂行舟,天影淡空水。
独有无事僧,往来明月里。
一片清光两岸分,永明禅寺暮钟闻。
几群鸟鹊归村树,数点帆墙出水云。
一片秋林色,如迎去客舟。
更怜江月好,且为故人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