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少年得髓几人知,想见当年断臂时。
此是湘山大知识,衡门堪继会昌师。
这首诗名为《与全州崇宁断臂和尚》,作者是宋代的陈瓘。诗中描述了一位少年和尚,他的独特经历引人注目。"少年得髓几人知",表达了对这位和尚早年就展现出非凡智慧和坚韧精神的惊叹,"髓"可能象征着他的悟性或内心深处的才智。接着,诗人想象他断臂的那一刻,可能是为了修行或是遭遇某种困境,这体现了他的决心和毅力。
"此是湘山大知识",将他比作湘山(著名的佛教圣地)的高僧,暗示他的佛法造诣深厚,有着广博的智慧。最后一句"衡门堪继会昌师",进一步赞美他可以继承会昌大师的衣钵,会昌师可能是指历史上某位著名的禅宗大师,诗人认为这位断臂和尚足以成为后世的楷模。
整体来看,这首诗赞扬了和尚的智慧和坚韧,以及他在修行道路上的卓越成就,充满了敬仰和钦佩之情。
不详
宋元丰二年(1079年)探花,授官湖州掌书记。历任礼部贡院检点官、越州、温州通判、左司谏等职。为人谦和,不争财物,闲居矜庄自持,不苟言谈,通《易经于书法,造诣亦颇深。真迹传世唯《仲冬严寒帖》。李纲曰:“了翁书法,不循古人格辙,自有一种风味。观其书,可以知气节之劲也。”邓肃曰:“开卷凛然,铜筋铁骨,洗空千古,侧眉之态,盖鲁公之后一人而已。”明陶宗仪曰:“精劲萧散,有《兰亭》典型”。由是观之,其书法出神入化,可谓高妙矣
欲冲高浪却沈吟,酒近瀛洲懒得斟。
莫道颠风无好意,为君吹过远归心。
海邦渺渺知何在,风入高帆顷刻过。
何似一樽湖上酒,月明安稳照寒波。
百川滚滚到来休,此是人间第一流。
鲸鬣为君翻骇浪,兰苕空自满汀洲。
辟谷非其道,谈空去自然。
何如勋业地,无愧是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