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茫茫沙漠广,渐远赫连城。
堡迥烽相见,河移浪旋生。
无蝉嘶折柳,有寇似防兵。
不耐饥寒迫,终谁至此行。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荒凉的画面。开篇“茫茫沙漠广,渐远赫连城”两句,通过对沙漠辽阔和古城遗址的描写,展现了边疆地带的荒凉与遥远。"堡迥烽相见,河移浪旋生"则透露出这片土地长期战争的痕迹,以及自然环境的变迁。
“无蝉嘶折柳,有寇似防兵”两句中,“无蝉”表明这里荒凉到连夏虫也不再存在,而“有寇似防兵”则暗示着边疆不稳定的军事状态,敌人可能随时侵扰。
最后,“不耐饥寒迫,终谁至此行”表现了诗人对这片土地上士兵饱受饥饿、寒冷之苦的同情,也反映出战乱频仍,人们不得已来到这里生活的情形。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战争氛围的刻画,传达了一种边塞生活的艰辛与孤寂。
不详
唐代诗人。咸通十二年,进士及第,曾为江宁丞。后辞官,潦倒以终,为“咸通十哲”之一
分与仙山背,多年负翠微。
无因随鹿去,只是送人归。
顶木晴摩日,根岚晓润衣。
会于猿鸟外,相对掩高扉。
已是鸿来日,堪惊却背秦。
天遥三楚树,路远两河人。
旅梦难归隐,吟魂不在身。
霜台欹冠豸,赖许往来频。
终年唯旅舍,只似已无家。
白发除还出,丹霄去转赊。
夏游穷塞路,春醉负秦花。
应是穹苍意,空教老若耶。
同承太岳胤,俱值太平时。
丹陛怀趋计,沧洲负去期。
久贫成蹭蹬,多病惜支离。
宗分兼交分,吾知汝亦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