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酒歌(其一)

人性禀静躁,物则准方圆。

锥刀各有能,情好各有妍。

阴霁难并祈,恩怨岂两全。

于此虽不容,于彼获所安。

人无亿万身,何能遍周旋。

兼济圣不赡,荣枯有自然。

富而如可求,尼父愿执鞭。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对酒歌》(其一)由明代诗人王廷陈创作,通过对比人性与物性、锥刀之能与情好之妍,探讨了人生选择与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首句“人性禀静躁,物则准方圆”,开篇即揭示了人的性格与物的形态之间的对比。人性既有宁静的一面,也有躁动的一面;物性则遵循着固定的形状和规则。这种对比暗示了人在面对世界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接着,“锥刀各有能,情好各有妍”进一步阐述了个体能力与情感的多样性。无论是锋利的锥刀还是钝拙的刀具,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同样,人们在情感上也展现出不同的美好与魅力。这表明每个人都有其独特之处,值得被尊重和欣赏。

“阴霁难并祈,恩怨岂两全”则表达了人际关系中的矛盾与冲突。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难以同时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恩惠与怨恨也难以完全平衡。这反映了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和不可调和性。

“于此虽不容,于彼获所安”指出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可能无法在当前情境中找到满意的解决方案,但在其他情境下却能找到安慰或满足。这提示了人们在面对困境时,需要灵活变通,寻找适合自己的解决之道。

“人无亿万身,何能遍周旋”强调了个人能力的有限性。人不可能同时处理所有事务,也不可能满足所有人。这提醒人们要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并学会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

“兼济圣不赡,荣枯有自然”表达了对社会公平与自然法则的思考。在追求社会和谐与进步的同时,也要接受自然规律的存在,认识到荣华与衰败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

最后,“富而如可求,尼父愿执鞭”引用孔子的话,表达了对财富的谦逊态度。即使拥有财富,孔子也愿意为他人服务,体现了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对社会贡献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探讨了人性、社会关系、个人能力与自然法则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复杂多变的生活中如何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智慧。

收录诗词(638)

王廷陈(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对酒歌(其二)

惠施已不作,庄生寡所宣。

伯牙失钟期,抱琴谁为弹。

知人诚不易,知己良独难。

周公辅王室,管蔡乃流言。

骨肉且不谅,他人固宜然。

形式: 古风

对酒歌(其三)

伊吕称大贤,会合亦有因。

汤文苟不逢,耕钓终其身。

人生一世间,如风激纤尘。

下者投浊潦,高者入青云。

风力中不竞,飘转终沈沦。

得失难预谋,谋之徒苦辛。

圣哲皆偶然,馀子何足陈。

形式: 古风

燕歌行二首(其一)

来日苦短去日长,人生几何鬓已霜。

佳辰置酒开我堂,宾友杂遝进乐方。

繁丝哀竹流清商,薄暮移尊向曲房。

挟瑟进者邯郸倡,约袖结腕清歌扬。

色与心知授明珰,微风荡裾闻异香。

脱簪免髻玄泽光,起视池中双鸳鸯。

双星皎皎在我傍,欲往从之河无梁。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燕歌行二首(其二)

出门何易见苦难,川原郁纡路千盘。

河中鲤鱼去不还,耿耿思君不能言。

揽衣中夜坐长叹,含情怨独凋朱颜。

明月穿帷照孤眠,君昔赠我青琅玕。

我欲碎之寄君看,欲碎且止聊自宽。

驰光流景催岁年,容色不待君可怜,恨无羽翼起云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