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寺

占断淮南势,西风入鬓毛。

一江流不尽,多景最为高。

斜日迷烟树,孤帆送客舠。

兴怀人物少,今古等秋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翻译

占据淮南的雄壮形势,西风吹过我的鬓发。
满江的水滔滔不绝,多景楼是最高的风景名胜。
夕阳下,烟雾缭绕的树木模糊不清,孤独的船儿送别着旅客的小舟。
能引起人们感慨的人物越来越少,古今之间的差别细微如秋毫。

注释

淮南:指淮南地区,这里可能象征着壮丽的江山或广阔的领土。
西风:秋季的风,象征着时光流逝。
鬓毛:鬓边的头发,代指诗人的自身。
一江:指长江或其他大江。
多景:多景楼,一处著名的景点。
斜日:傍晚的太阳。
迷烟树:被烟雾笼罩的树木。
孤帆:孤独的船只。
客舠:客船,指载客的小舟。
兴怀:引发感慨的情绪。
人物:人和事,这里可能指历史人物或时代变迁。
等秋毫:形容差别极小,如同秋天鸟兽的毫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甘露寺的雄伟景色和历史沉思。首句"占断淮南势"展现了寺庙地理位置的重要,仿佛掌控着淮南一带的气势。"西风入鬓毛"则通过秋风的描写,暗示时光的流转和个人的感怀。

"一江流不尽"聚焦在长江上,江水滔滔,象征着历史长河的无尽流淌。"多景最为高"赞美了甘露寺所在的山川壮丽,风景独好。接下来的"斜日迷烟树",夕阳映照在朦胧的树林中,增添了神秘与诗意。

"孤帆送客舠"描绘了船只载着游子离去的场景,寓含离别之情。最后两句"兴怀人物少,今古等秋毫"表达了诗人对人事变迁的感慨,认为古今之事在历史长河中微不足道,犹如秋毫之末。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融入了历史的深沉思考,展现出诗人对甘露寺及其周边环境的深深敬仰和人生哲理的领悟。

收录诗词(122)

俞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石笋峰

异种休参玉版禅,崭然一角立层巅。

远尖自抱云根壮,叠藓谁疑雨箨缠。

梦里三生空过眼,胸中千亩漫流涎。

此龙难入宁僧谱,出土摩霄是几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次下竺僧韵

朝市软红尘,山林气味深。

放怀随野鹤,过耳任春禽。

石涧鸣泉玉,松钗坠日阴。

隐居无个事,存养读书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次坦庵兄韵

便中蒙赐墨,得句胜如书。

暂尔两年别,俄然春暮馀。

梦驰情不间,心迩迹何疏。

自省吾今老,湖山缚屋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冷泉亭

步入侵云岭,亭高路恰平。

池边幽树占,水底细沙明。

无友诗难咏,逢僧话转清。

此中真胜地,林寂鸟无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