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蔡汝楠的《荆州杂诗七首(其四)》描绘了荆州地区才子们的文武兼备,以及他们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首句“三楚多秀士,善剑复闲辞”赞美了荆楚之地人才辈出,不仅剑术高超,且擅长辞令。接下来的诗句通过“陪銮一柱观,解佩七星池”展现了他们参与宫廷活动的荣耀,以及在山水间游玩的闲适。
“芳流戏绿芷,平路结青骊”进一步描绘了他们的生活情趣和交友情谊,骑着骏马游历,沿途欣赏自然风光。然而,诗中也暗示了战事的紧张,“时进雄风赋,还承暮雨词”,暗指他们虽有文采,但战争的阴霾不时笼罩。
“弦歌未解已,原野动旌旗”揭示了战事的紧迫,音乐声中仍能感受到战事的烽烟四起。诗人接着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忧虑:“秦师带百万,吴国安危”,秦军的强大对比吴国的脆弱,预示着一场严峻的考验。
最后,诗人回顾了昔日的欢乐时光,而今“夷陵既已毁,鄢城讵能支”,昔日的繁华不再,鄢城难以抵挡敌军。他感叹“一朝陷兵气,王室忽如遗”,王权仿佛被抛弃,令人惋惜。结尾处,诗人发出感慨:“至今嗟百士,如何勿三思”,对那些曾经的才子们未能深思熟虑国家大势表示哀叹。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才子们的命运为线索,展现了荆州地区的文人风采,同时也寓含了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