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裕之以山游见招兼以诗四首为寄因以山中之意仍其韵(其二)

日月两角蜗,天地一粒粟。

老盆可径醉,岂择瓦与玉。

大笑区中人,朱门丐粱肉。

清晓登少室,日夕眺王屋。

紫烟晞吾发,碧霞贮我腹。

溪中有白云,万事付濯足。

物物惬幽情,不独兰与菊。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开篇“日月两角蜗,天地一粒粟”以夸张的手法,将日月比作蜗牛的两角,天地比作一粒粟米,形象地展示了宇宙的宏大与个人的渺小,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接着,“老盆可径醉,岂择瓦与玉”一句,通过对比老盆和珍贵的玉器,表达了诗人对物质享受的淡泊态度,认为真正的快乐在于心灵的满足而非物质的奢华。

“大笑区中人,朱门丐粱肉”则讽刺了世俗社会中那些追求富贵荣华的人,他们虽身处高位,却如同乞讨者一般,失去了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后半部分“清晓登少室,日夕眺王屋。紫烟晞吾发,碧霞贮我腹”描绘了诗人清晨登山,傍晚远眺的情景,紫烟拂过他的头发,碧霞充盈他的胸腹,展现了山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溪中有白云,万事付濯足”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对尘世烦恼的放下,仿佛溪水中的白云,一切烦恼都可以在水中洗净。

最后,“物物惬幽情,不独兰与菊”总结了诗人对自然万物的喜爱,不仅仅是兰花和菊花,而是对所有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喜爱,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

收录诗词(31)

麻九畴(金)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元裕之以山游见招兼以诗四首为寄因以山中之意仍其韵(其三)

南风入桂树,高叶碧峥嵘。

举手戏攀折,上与云烟撑。

黄金间白玉,遍地先晶荧。

笙箫坐间发,鸾鹤空中鸣。

浩歌山谷应,起舞衣裳轻。

一尊石上酒,如我浩气盈。

目送飞鸿尽,青云万里平。

形式: 古风

元裕之以山游见招兼以诗四首为寄因以山中之意仍其韵(其四)

国风久巳熄,如火不再然。

流为玉台咏,铅粉娇华年。

政须洗妖冶,八骏踏芝田。

青苔明月露,碧树凉风天。

尘土一一尽,象纬昭昭悬。

寂寥抱玉辨,争竞摇尾怜。

幸有元公子,不为常语牵。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许方村即事

披热达许方,山巅青漫漫。

野黄麦初割,畦绿蔬才灌。

春篱苘叶深,巷树春花乱。

烟长见新冶,风远闻清锻。

濯衣女在溪,贩铁人栖馆。

墙危垒破石,路黑沾遗炭。

山云顷刻雨,沙地须臾暵。

铎鸣驾犊耕,罩密防鸡散。

缲馀残茧挂,钓罢么丝贯。

沽酒有客赊,鬻李何人唤。

扑惨官始威,牒烦民更玩。

历险小车多,逢人黯衣半。

县远肉难求,山近寇可逭。

何当卜隐居,寻我杖藜伴。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梁山宫图

梁山宫高高切云,秦家箫鼓空中闻。

宫殿作云王作龙,何人敢谒滈池君。

珠围翠绕穷天下,道上行人衣半赭。

不觉生灵血液枯,化为宫上鸳鸯瓦。

朝卢生,莫侯生,师事二人学羡门。

焉知以政藏其身,神仙亦死何曾神。

空能诈取六孱国,不识卢生真閒客。

种成间隙卢生去,尚令道士作鬼语。

祖龙竟堕此机中,以璧见欺犹未悟。

鱼腥引得扛鼎来,梁山火灭汉旗开。

何如后世丹青手,一夫不役千楼台。

梁山之图却传世,梁山之宫安在哉。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