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满目烧畬险,那知此地偏。
一川通稳水,百顷著平田。
茅屋址犹在,草堂名自传。
蛮歌晚来起,仍觉在天边。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偏远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开篇“满目烧畬险,那知此地偏”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这片土地的崎岖与偏僻,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一川通稳水,百顷著平田”则展示了这里虽然自然环境多变,但依然有着丰饶的农业资源。诗人通过“茅屋址犹在,草堂名自传”两句,揭示出历史的痕迹和文化的传承,这里的茅屋可能是古代居民的生活遗迹,而草堂则是某位贤达或文人的居所,名字被后人传颂。
最后,“蛮歌晚来起,仍觉在天边”两句,则转向了这里的民族风情。蛮歌是指南方少数民族的歌曲,这里可能是指壮族、瑶族等民族的音乐艺术。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黄昏时分聆听到远处传来的歌声,感觉那歌声似乎来自遥远的天边,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的细腻描绘,诗人不仅展现了这片土地的独特风貌,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美与文化传承的深刻感悟。
不详
曲岸呼舟疾,幽园蹑屐徐。
轩窗数椽屋,雨露四时蔬。
补堑新移竹,穿池待种鱼。
花间留客晚,数问酒何如。
山远平田阔,村深古寺幽。
屋头支老树,门面闯双流。
归翼碧天暮,寒蝉红叶秋。
瘦藤聊倚壁,胜处欲迟留。
柳条弄色舞轻风,不与寻常岁暮同。
寒气望尘先敛退,阳和发轫已交通。
菜丝盘玉还充席,幡字花房正代功。
首迓东皇须痛饮,可能无句著新工。
特地去人远,绕亭教水环。
眼前今有此,海上更无山。
风月随时好,琴书尽日閒。
方今重文馆,勿久恋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