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括王禹偁黄州竹楼记

听说竹楼好,佳地占黄冈。

月波相接,俯临江濑挹山光。

急雨檐喧瀑布,密雪瓴敲碎玉,幽阒兴尤长。

琴调更虚畅,诗韵转清扬。公退暇,披鹤氅,戴华阳。

手披周易,消磨世虑坐焚香。

缥缈烟云竹树,迎送夕阳素月,胜概总难量。

欲辨骚人事,瀹茗漱清觞。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翻译

听说竹楼是个好去处,坐落在黄冈的优美地方。
月光与水波相连,俯瞰江边的湍流,欣赏山色的光辉。
急雨打在屋檐,像瀑布般喧闹,密雪敲击瓦瓴,如碎玉声声,这样的宁静尤其让人兴致盎然。
琴音更加悠扬,诗歌韵律更为清新。公务之余,披上鹤氅,戴上华阳冠。
手捧《周易》,在焚香中消除世俗烦恼。
竹林和云雾在夕阳和皓月间交替,壮丽景色难以估量。
想要理解屈原的深意,品茗漱口,清心明志。

注释

竹楼:一种用竹子建造的房屋,象征高雅生活。
黄冈:地名,在今湖北省。
江濑:江边的湍流。
幽阒:寂静、清幽。
公退:公务完毕后。
鹤氅:古代文人常穿的宽大白色外衣。
华阳:古代的一种帽子,象征隐逸或仙风道骨。
周易:中国古代的一部哲学经典。
世虑:世俗的忧虑或杂念。
瀹茗:煮茶。
清觞:清酒。

鉴赏

这首《水调歌头·括王禹偁黄州竹楼记》是宋代词人林正大的作品,他以王禹偁的《黄州竹楼记》为灵感,描绘了竹楼的优美环境和诗人在此处的闲适生活。开篇赞美竹楼的选址,紧邻黄冈,月光与江水相连,山色倒映,营造出宁静而清幽的氛围。接着,他通过急雨如瀑、密雪敲瓦的生动描绘,展现了竹楼在不同天气中的动态美,让人感受到竹楼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词中“琴调更虚畅,诗韵转清扬”两句,表达了在这样的环境中弹琴作诗的惬意,音乐与文字都充满了空灵与流畅。接下来,词人描述了公务之余,身着鹤氅,手持《周易》,焚香静坐,享受竹林间的烟云变幻和日月交替,生活的闲适与超脱尽在其中。

最后,词人感叹竹楼美景带来的深远感受,仿佛能借此领悟屈原的《离骚》之意,品茗对月,寓情于景,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雅致情怀。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宋词的婉约与哲思。

收录诗词(38)

林正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代词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庆元前后在世。开禧中(1206年)为严州学官。其好以前人诗文,檃栝其意,制为杂曲,因此被称为宋代最为“专业”的檃栝词人。传世作品有《风雅遗音》二卷,共计四十一首词

  • 字:敬之
  • 号:随庵
  • 生卒年:约1200年前后在世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括欧阳公庐山高

庐山几千仞,屹立并长江。

杨澜左里,洪涛巨浪日舂撞。

风止雪消冰净,相与泊舟登岸,攀磴望空谾。

岩壑响松桧,巨石激流淙。事幽寻,遗世俗,绝纷痝。

幽花野草香满,时有鹤飞双。

羡子买田筑室,欲使浮岚暖翠,坐卧对轩窗。

我欲为君说,安得笔如杠。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江]韵

水调歌头.括东坡海棠

落日岘山下,倒著接䍦回。

傍人笑问山翁,日日醉归来。

三万六千长日,一日杯倾三百,罍曲筑糟台。

汉水鸭头绿,变酒入金罍。白铜鞮,鸬鹚杓,鹦鹉杯。

轻车快马,凤笙龙管更相催。

自有清风明月,刚道不须钱买,对此玉山颓。

水自东流去,猿自夜声哀。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灰]韵

水调歌头.括韩文公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有盘谷,隐者所翱翔,丈夫行世,磊磊落落信行藏。

遇则声名利泽,不遇采山钓水,何似两俱忘。

谁解盘中趣,与酒为歌章。问何如,盘之乐,乐无央。

远驱虎豹,蛟龙于此亦潜藏。

盘土可耕可稼,盘水可沿可濯,饮食寿而康。

膏车秣吾马,从子以徜徉。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括东坡月夜与客饮杏花下

华裾织翡翠,金辔闹珑璁。

宝蹄轻稳,香尘满地骤隆隆。

云是东京才子,名擅文章钜伯,一世独推雄。

高盖拥宾从,下马气如虹。运元精,钟神秀,贯当中。

磊磊落落,二十八宿列心胸。

前殿当年奏赋,笔补天工造化,声价欲摩空。

却笑庞眉客,垂翅附冥鸿。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