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庄六景选二(其一)红杏芳林

满树红霞点绛衣,山门处处袭馀晖。

董仙堂下烟初散,司马祠前雨正霏。

啼鸟远从旗市转,疏钟偏逐药船归。

北邻喜见南枝早,共引牙盘酌翠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西庄六景之一的红杏芳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美景与人文景观的和谐交融。

首联“满树红霞点绛衣,山门处处袭馀晖”,开篇即以绚丽的色彩和动态的画面展现红杏林的美丽景象。满树的红杏如同天边的红霞,点缀在翠绿的枝头,而山门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温暖,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温暖的光芒所包围。

颔联“董仙堂下烟初散,司马祠前雨正霏”,进一步描绘了红杏林周边的人文景观。董仙堂下的轻烟刚刚消散,透露出一种宁静与神秘的气息;而司马祠前的细雨正纷纷扬扬,增添了几分诗意与哀愁。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也暗示了历史的痕迹与文化的底蕴。

颈联“啼鸟远从旗市转,疏钟偏逐药船归”,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红杏林中的生机与活力。远处的啼鸟似乎随着市集的热闹声而飞舞,而悠远的钟声则伴随着载着草药的船只缓缓归来,构成了一幅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生动画面。

尾联“北邻喜见南枝早,共引牙盘酌翠微”,最后以北邻的喜悦之情收束全诗,表达了对红杏早春之美的欣赏与赞美。北邻因看到南枝的早春而感到欣喜,众人一同举杯,共享这难得的春色与美好时光。这一句不仅深化了主题,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红杏芳林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的融合,以及对生命、历史与文化深刻思考的意境。

收录诗词(66)

郑廷鹄(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世宗嘉靖十七年(一五三八)探花。授工部主事,调仪制郎,升吏科给事中,晋工科左给事,擢江西提学,迁江西参政。以母老乞归,筑室石湖,著书自娱,累荐不起。祀乡贤。著有《藿脍集》、《兰省集》、《掖垣集》、《学台集》、《石湖集》。明郭棐《粤大记》卷一九、清雍正《广东通志》卷四六、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三○二等有传。诗,以明陈是集编《溟南诗选》(民国二十年海口海南书局印行)卷二所收郑诗为底本,参校同年海口海南书局印行《海南丛书》第六册所收之《石湖遗集》。集外诗附于后

  • 字:元侍
  • 号:一鹏
  • 籍贯:琼山

相关古诗词

西庄六景选二(其二)篁溪晓渡

露下危樯曙色开,吴歌遥傍橹声来。

疏钟淡月孤舟晓,远水幽篁独鸟催。

人语渡头喧羽楫,龙吟风外助霞杯。

济川未问商岩事,且趁风清过曲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七星寒秀

天外芙蓉晓嶂开,七峰苍翠拥仙台。

紫垣珠斗空中落,白马瑶图海上来。

云敛高秋回五岭,月明清夜近三台。

心悬北极尧天迥,何羡东封薄汉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渡江

细雨江堤暝色黄,寺钟渔火雁声长。

客心似水中流急,驿路如年尽日忙。

隔岸风沙催短角,极天云树度危樯。

丛林十里寒城夜,又上公安肃政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佛手崖小憩见一滴泉

幽洞涵虚郁紫清,碧岩如手覆仙蘅。

空中香树浮珠阁,象外烟花拥玉屏。

倦鸟未忘常梵语,寒泉那识下方情。

西风古木岚光暮,何处人间有磬声。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