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漫述四首(其三)

窅窅深愁伴客居,江船风雨夜灯虚。

尚劳车驾臣多缺,无补疮痍术已疏。

亲老岂堪还远别,时危那得久无书。

明朝且就君平卜,要使吾心不负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哲学家、文学家王守仁所作的《即事漫述四首(其三)》。诗中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深深愁绪,以及对国家时局的忧虑之情。

首句“窅窅深愁伴客居”,描绘了诗人远离家乡,在异乡客居时内心的深深愁苦,仿佛这愁绪与他如影随形,陪伴着他度过每一个孤独的夜晚。接下来,“江船风雨夜灯虚”一句,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愁绪的氛围,江面上的船只在风雨交加的夜晚显得格外孤寂,只有微弱的灯光在船舱内闪烁,映照出诗人内心的空虚和寂寞。

“尚劳车驾臣多缺,无补疮痍术已疏”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时局的深切忧虑。他感叹自己虽身在朝堂,却无力解决国家面临的种种问题,感到自己的能力已经不足以应对国家的困境,内心充满了自责和无奈。

“亲老岂堪还远别,时危那得久无书”则体现了诗人对家庭的牵挂和对亲友的思念。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诗人担心年迈的亲人无法承受他的离别之苦,同时又忧虑在这样的时代里,与亲友的联系可能会中断,无法及时传达彼此的消息。

最后,“明朝且就君平卜,要使吾心不负初”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一种期待和决心。他打算在明天寻求占卜师的帮助,以期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自己的内心不辜负最初的理想和信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国家、家庭的深切关怀,同时也反映了明代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

收录诗词(564)

王守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字:伯安
  • 号:阳明
  • 生卒年: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相关古诗词

即事漫述四首(其四)

茅茨松菊别多年,底事寒江尚客船?

强所不能儒作将,付之无奈数由天。

徒闻诸葛能兴汉,未必田单解误燕。

最羡渔翁閒事业,一竿明月一蓑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泊金山寺二首十月将趋行在(其一)

但过金山便一登,鸣钟出迓每劳僧。

云涛石壁深龙窟,风雨楼台迥佛灯。

难后诗怀全欲减,酒边孤兴尚堪凭。

岩梯未用妨苔滑,曾踏天峰雪栈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泊金山寺二首十月将趋行在(其二)

醉入江风酒易醒,片帆西去雨冥冥。

天回江汉留孤柱,地缺东南著此亭。

沙渚乱更新世态,峰峦不改旧时青。

舟人指点龙王庙,欲话前朝不忍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舟中至日

岁寒犹叹滞江滨,渐喜阳回大地春。

未有一丝添衮绣,谩提三尺净风尘。

丹心倍觉年来苦,白发从教镜里新。

若待完名始归隐,桃花笑杀武陵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