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栗里》由明代诗人朱茂晭所作,描绘了诗人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景与心境。诗中以陶渊明为引,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束缚的解脱。
首句“陶令辞折腰”,借用了陶渊明辞官归隐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达生愧形役”则道出了诗人对官场束缚的不满与自省。接着,“余无腰下组,欣得附遗逸”,诗人庆幸自己能够摆脱官职的束缚,追随陶渊明的脚步,过上隐逸的生活。
“志爱名山游,不待婚嫁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以及对婚姻世俗的超脱。接下来的“访古入栗里,摩挲醉翁石”,描述了诗人探访古迹,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诗人置身于苍烟之中,仿佛回到了古代,与古人对话,感受历史的沉淀。
“颓然苍烟中,宛尔面犹识”,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充满诗意的画面,诗人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即使时间流逝,那份内心的平静与喜悦依然如故。接着,“茅屋隐在望,五柳共萧瑟”,通过描绘简朴的居所和周围的自然景象,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云山何渺渺,巾车日将夕”,描绘了傍晚时分,云雾缭绕的山景,以及诗人驾车归家的情景,充满了宁静与和谐。最后,“瓦雀鸣檐端,稚子候门隙”,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家庭的温馨与和谐,以及诗人对平凡生活的满足与珍惜。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风光、隐逸生活、家庭温情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由、自然与和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对人生真谛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