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的《题阙》系列之一,名为“其十四”。诗中以历史人物为线索,描绘了一幅复杂的历史画卷。
首先,“韩彭既已族,萧相请室归。”这两句提到了韩信和彭越被灭族,以及萧何请求吕雉归还其妻的故事,反映了汉初权力斗争的残酷与复杂。
接着,“留侯始长叹,赤松将见依。”这里提到张良(留侯)的叹息,以及他与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的隐居,表达了对权力与道德之间冲突的思考。
“受劫建成侯,于事亦已危。”这句话涉及建成侯的遭遇,暗示了在权力斗争中个人命运的脆弱与危险。
“幸辞高皇网,复受吕后羁。”这句描述了建成侯在刘邦(高皇)的权力网中幸免一死,但最终仍被吕雉(吕后)所控制的命运,体现了权力更迭对个体的影响。
“百谷土地腥,既辟复食之。”这里以腥味的土地比喻战争或权力斗争带来的破坏与痛苦,即使土地被恢复,但创伤与记忆仍在。
最后,“商山自有人,四皓了不知。”引用了商山四皓的故事,他们选择隐居,不参与政治,表达了对远离权力中心、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历史人物的命运变迁,探讨了权力、道德、个人选择与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深刻而独特的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