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邦人尽说畏愁牛,不独牛愁我亦愁。
终日下山行百转,却从山脚望山头。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愁牛岭》。诗中以"愁牛"为题,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忧虑和困扰。首句"邦人尽说畏愁牛",通过众人对"愁牛"的畏惧,暗示了愁苦情绪在当时社会的普遍性,仿佛连牛都感受到了人们的愁绪。
接着的"不独牛愁我亦愁",诗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愁苦心境,强调自己并非唯一承受愁苦的人,这种共鸣感加深了愁苦情绪的深度。诗人通过"终日下山行百转"描绘出自己日复一日的艰辛生活,如同牛儿在山间反复行走,疲惫而无尽。
最后两句"却从山脚望山头",诗人站在山脚回望山顶,寓意着尽管生活艰难,但仍然期待着前方的希望,或许山顶有新的景色或出路。这句诗寓含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即使在困境中也不失向上的心态。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愁牛"为载体,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压力时的无奈与坚韧,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不详
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盛游西洛方年少,晚落南谯号醉翁。
白首归来玉堂署,君王殿后见鞓红。
画舫斋前旧菊丛,十年开落任秋风。
知君为我留红旆,犹记栽花白发翁。
絮乱丝繁不自持,蜂黄蝶紫燕参差。
榴花最恨来时晚,惆怅春期独后期。
五色双丝献女功,多因荆楚记遗风。
圣君照物同天鉴,不用江心百鍊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