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晏坐袈裟垂地,玉蕊从空飞坠。
摩诘转王维,天女自然游戏。
如是,如是,应证雨花三昧。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画面。"晏坐袈裟垂地",诗人以僧人静坐的形象入笔,暗示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禅意氛围。"玉蕊从空飞坠",将洁白的花朵比喻为仙子的飘逸,增添了神秘和灵动感。"摩诘转王维",将唐代两位著名山水画家王维(字摩诘)与诗人自己的艺术追求相联系,表达对高雅艺术境界的向往。"天女自然游戏"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超凡脱俗的意境,仿佛仙女在园中随意嬉戏,富有诗意。
"如是,如是"是对前文情境的肯定和赞叹,强调了这种理想化的状态。最后的"应证雨花三昧","雨花三昧"通常指佛教中的悟道境界,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园中景象所引发的内心顿悟和精神净化。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艺术与禅境的融合理解。
不详
戏曲家,曾被顺治誉为“真才子”;康熙誉为“老名士”。早年自号三中子,又号悔庵,晚号良斋、西堂老人、鹤栖老人、梅花道人等,苏州府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于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明史》,分撰列传300余篇、《艺文志》5卷,二十二年告老归家。四十二年康熙南巡,得晋官号为侍讲,享年八十七岁。侗天才富赡,诗多新警之思,杂以谐谑,每一篇出,传诵遍人口,著述颇丰,有《西堂全集》
朝捲帘,暮捲帘。帘捲西风风捲烟。烟寒风雨寒。
倚栏杆,泪栏杆。听尽哀鸿听怨蝉。愁魂飞暮天。
花飞飞,絮飞飞。绿上眉山红上衣,妆楼日又西。
蝶飞飞,燕飞飞。飞向雕檐等伴栖,吹箫人不归。
春命短,寒食雨来芳草满。梨花梦去东风懒。
惜春人倚雕栏畔。腰肢剪。流莺又把闲愁管。
山中小园,园中小山。闲闲十亩之间。与白鸥往还。
竹枝一竿。柳枝一弯。新来添设花栏。唤橐驼种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