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江风山月堂》由明代诗人释宗泐所作,描绘了江边月夜下的宁静景象,充满了禅意与诗意。
首句“风月堂清绝”,开篇即点出堂内环境之清幽,风与月交织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次句“江山夜寂寥”,进一步渲染夜晚的寂静,江山在月色下显得格外沉寂,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意境。
接着,“寒光吟处白”一句,将目光聚焦于月光的洁白,仿佛能听到诗人内心的吟唱,与自然融为一体。而“灵籁静中消”,则描绘了在静谧之中,自然的声音逐渐消失,只剩下心灵的回响,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脉脉照林薄,翛翛送海潮”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以月光轻柔地照射在稀疏的树林上,另一方面又想象着海潮的壮阔,展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宏大气势,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广阔与深邃。
最后,“禅心与诗思,何用不超遥”表达了诗人通过观照自然,达到了心灵的超脱与自由,禅心与诗思相互融合,使得整个世界都变得超凡脱俗,远离尘世的束缚。
整首诗通过对江风、山月、林薄、海潮等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揭示,展现出了一种超越现实、超脱尘世的审美境界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