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其三)

好风明月,共芙蕖、占作人间三绝。

试问千花还□□,敢与英姿同列。

一曲千钟,凌云长啸,舒放愁肠结。

人生易老,莫教双鬓添雪。

回首蝇利蜗名,微官多误,自笑尘生袜。

争似玉人真妩媚,表里冰壶明洁。

露下寒生,参横斗转,又听胡笳发。

夜阑人静,一声清透云阙。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清风明月,与荷花共享人间三绝之美。
试问百花中哪一朵能与她的英姿相提并论?
一曲千杯,仰天长啸,舒展心中的愁绪。
人生短暂,切勿让双鬓过早染霜雪。
回顾那些蝇头小利和蜗牛般的名声,做个小官常有误判,自己也嘲笑尘世纷扰。
哪比得上美人的真实娇媚,内外如冰壶般纯净。
夜深露重,北斗横斜,又听见胡笳声响起。
夜深人静,那一声清音穿透云霄。

注释

芙蕖:荷花。
人间三绝:世间最美好的事物之一。
千花:各种花卉。
英姿:出众的风采。
双鬓添雪:形容年华老去。
蝇利蜗名:琐碎的利益和微不足道的名声。
玉人:美丽的女子。
冰壶:比喻人的品行高洁。
胡笳:古代的一种管乐器。
云阙:宫殿的代称,指天空。

鉴赏

这首诗名为《念奴娇·其三》,作者是宋代的卢炳。从艺术风格来看,诗人在这里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人生易逝的感慨。

"好风明月,共芙蕖、占作人间三绝。"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其中“好风”和“明月”是自然界中最能引起人们审美情趣的景象,而“共芙蕖”则是一种优雅的生活状态,芙蕖即荷花,是古人常用来表达高洁情操的意象。诗人将这些美好的事物并列为“三绝”,显示了他对完美事物的追求和赞美。

"试问千花还□□,敢与英姿同列。" 这里面的“千花”可能是指众多的花卉,“英姿”则是指诗中所述之人或事物的卓越风貌。这两句反问的语气,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独特魅力和不可替代性的认同。

"一曲千钟,凌云长啸,舒放愁肠结。" 这三句则描写了一种超脱世俗、自在飞扬的情怀。“一曲”指的是音乐,“千钟”则是形容声音之大,也可以理解为时间的长短;“凌云长啸”则是一种比喻,表达了诗人超越尘世、心旷神怡的境界;“舒放愁肠结”则透露出诗人通过这种方式来释放内心的忧虑和束缚。

"人生易老,莫教双鬓添雪。" 这两句是对人生无常的一种感慨。“人生易老”表达了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哀愁,“莫教双鬓添雪”则是在告诫自己或他人,希望不要让岁月留下痕迹。

"回首蝇利蜗名,微官多误,自笑尘生袜。" 这里面的“蝇利蜗名”、“微官多误”都是形容世俗职位和名声的虚幻和无常;“自笑尘生袜”则是诗人对自己曾经追求这些虚名虚利感到可笑。

"争似玉人真妩媚,表里冰壶明洁。" 这两句则是在赞美一种高贵纯净的品质。“玉人”象征着纯洁无暇,“真妩媚”则是形容这种美好之物的真实与迷人;“表里冰壶明洁”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品质的透彻和纯净。

"露下寒生,参横斗转,又听胡笳发。" 这三句描绘了一种清冷而又动人的夜景。“露下寒生”形容深夜的凉意,“参横斗转”则是星辰的运行,增添了夜空的壮观;“又听胡笳发”则是在这样的夜晚,再次聆听到远方传来的胡笳之声。

"夜阑人静,一声清透云阙。" 这两句则是在描绘一个安静的夜晚,人们都已入睡,只有那一声悠扬的音乐穿透了夜空中的云层,显得格外清晰和动听。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描述和对人生易逝的感慨,以及对纯净高贵品质的赞美,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完美的艺术境界。

收录诗词(61)

卢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宋高宗绍兴初前后在世(即约公元一一三一年前后在世)字叔阳,(一作叔易)号丑斋,里居及生卒年均不祥。尝仕州县,多与同官唱和。其他事迹不可考。著有哄堂词(亦作烘堂词)一卷,《文献通考》为辞通俗,咏物细腻

相关古诗词

武陵春.赓何显夫小舟有景

红荻黄芦秋已老,妆点楚江头。更有吴姬拨小桡。

来往自妖娆。款款舣舟临别岸,短缆系花梢。

料得前身是莫愁。依旧有风流。

形式: 词牌: 武陵春

武陵春

常记江南春欲到,消息付南枝。疏影横斜照水时。

月淡暗香迟。可惜江头千树玉,雨暗更风欺。

传语东君管领伊。憔悴有谁知。

形式: 词牌: 武陵春

画堂春

轻红桃杏斗娇妍。晓来葱茜祥烟。

霓旌绛节下云天。行地神仙。

盛事频封锦诰,歌声齐劝金莲。教从沧海变桑田。

富贵长年。

形式: 词牌: 画堂春

临江仙.寿老人

弱水蓬莱真胜地,祥烟闪烁霓旌。

瑶池欢会下云軿。康宁新喜事,淑善旧家声。

戏采捧觞真乐事,蟠桃献寿千春。

从今更愿子孙荣。加恩封锦诰,学道诵黄庭。

形式: 词牌: 临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