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纯臣广州寓斋赏牡丹作

自是群芳第一流,谁移嘉卉到炎洲。

明霞剪出千重瓣,紫玉堆成十二楼。

仙子未堪同淖约,化工何必太雕锼。

经旬宴赏犹能好,欲笑芙蓉不耐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此诗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恭尹所作,题为《钟纯臣广州寓斋赏牡丹作》。诗中描绘了在炎洲(广州)寓斋内赏牡丹的情景,以牡丹作为主要描写对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牡丹的美丽与独特。

首句“自是群芳第一流”直接点明了牡丹在众多花卉中的卓越地位,将其视为群芳之首。接着,“谁移嘉卉到炎洲”一句则表达了对牡丹能在炎热的南方生长的赞叹,仿佛是特意被移栽至此,增添了一分神秘与珍贵感。

“明霞剪出千重瓣,紫玉堆成十二楼”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牡丹花瓣比作明霞剪裁而成的层层叠叠,色彩斑斓;又将花蕊比作紫玉堆砌成的十二层楼阁,既形象地描绘了牡丹的形态之美,也暗示了其高贵与华贵。

“仙子未堪同淖约,化工何必太雕锼”两句则表达了对牡丹的赞美之情,认为它虽美却不同于轻盈飘逸的仙子,而是经过大自然精心雕琢,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魅力。这里既有对自然造物的敬畏,也有对牡丹独特美的欣赏。

最后,“经旬宴赏犹能好,欲笑芙蓉不耐秋”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前一句说即使连续赏玩多日,牡丹依然保持其美丽,表现了牡丹的持久魅力;后一句则以芙蓉(荷花)作对比,指出荷花虽美但难以承受秋风的侵袭,暗含了对牡丹生命力的赞颂和对其长久盛放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牡丹的细腻描绘和巧妙比喻,不仅展现了牡丹的美丽与独特,也蕴含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生命力量的歌颂。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五六七言绝句为朱竹垞题小影三首(其一)

识君三十前,貌比今时好。

独有千古心,不共流年老。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皓]韵

五六七言绝句为朱竹垞题小影三首(其二)

发薄未胜藤笠,身闲稳称秋衫。

归梦一竿何处,荻花烟艇江南。

形式: 六言诗

五六七言绝句为朱竹垞题小影三首(其三)

霜雪侵颜日渐新,文章写出是天真。

占星帝座非无客,避世金门自有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同朱竹垞梁药亭屈翁山过诃林南公房观唐僧贯休画罗汉歌

二月八日天晴晻,故人特地停舟舰。

相约菩提树下行,吁嗟霜雪枝条斩。

千秋古迹罕复存,石幢宝历犹唐錾。

南公为我开一轴,先朝赐物珍如琰。

对之不觉形神敛,胡僧端坐当轩槛。

低首写经不见颔,目睛注视光犹焰。

鼻尖下垂唇欲掩,大笔如椽指端揽。

贝叶行间才数点,砚旁堆叶散不捡。

童子侍侧出半脸,倚柱静观如未厌。

老猿休心寂百感,阶前假寐坐不敢。

拥彗而立毛髧髧,长衣被体色黤黯。

足爪着地纤如剡,绢素云生朝惨澹。

款识年深失姓名,葆藏幸且无尘玷。

图形正面古所难,况兼蹙缩加饶减。

相传画手是贯休,不是高流无此胆。

君不见羲皇一画直至今,文章日日趋奇险。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