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见心和尚

龙门茅屋涧之隈,乱后山花只自开。

数片白云同散去,十年金锡不归来。

月明老鹤啼春涧,日落饥乌集古台。

岁晚相期仍结社,西湖剩觅白莲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凄凉的山林景象,通过诗人与和尚之间的对话,展现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首联“龙门茅屋涧之隈,乱后山花只自开。”以龙门为背景,描绘了战乱之后,山涧边的茅屋孤独静立,山花独自绽放的场景,暗示了环境的荒凉与自然的顽强生命力。

颔联“数片白云同散去,十年金锡不归来。”运用象征手法,将白云比喻为时间的流逝,金锡则可能代表和尚的行踪或某种精神追求,表达出十年间,时光匆匆,而和尚未能归来的遗憾与感慨。

颈联“月明老鹤啼春涧,日落饥乌集古台。”描绘了夜晚月明时,老鹤在山涧中啼鸣,日落时分,饥饿的乌鸦聚集在古台上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略带寂寥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循环与自然的和谐。

尾联“岁晚相期仍结社,西湖剩觅白莲栽。”表达了诗人与和尚虽身处动荡,但依然期待着岁末相聚,共同结社,并计划在西湖寻找白莲栽种的愿望,体现了他们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友情及理想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收录诗词(33)

良琦(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颂古诗(其二)

风波不动影沉沉,翠色全微碧色深。

应是水仙梳洗处,至今青黛镜中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颂古诗(其四)

抛却长竿卷却丝,手携蓑笠献新诗。

果然月照池如镜,不是渔人下钓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林泉怡性歌为东晖上人作

伽黎分付参玄人,水边林下颐天真。

须就松间结茅屋,竟无闲事劳精神。

碧草苍苔净如洗,却教何处飞红尘。

占得白云万馀亩,山猿野鸟来相亲。

林泉行长镵,独荷寻黄精。

云路迢迢过桥去,琅然耳畔喧溪声。

林泉住清幽,正是安身处。

人皆热恼我清凉,心空环绕旃檀树。

林泉坐忽见,光阴弹指过。

道人乐道绝思惟,对景不觉蒲团破。

林泉卧梦里,惺惺能几个?

满天霜雪闻晨钟,㘞地一声枕子堕。

威仪寂静谁能收,任他法性常周流。

极尽玄微是何物,揭开宇宙舒双眸。

明月堂前度九夏,太阳门下经三秋。

妙夺饥人口中食,田夫手内驱耕牛。

临济儿孙要如此,若也颟顸难挂齿。

一喝当机宾主分,迥脱罗笼无定止。

万象之中独露身,掇转山河归自己。

虚舟纵浪任悠悠,夜深棹入芦花里。

碧眼胡僧没处寻,体露堂堂元是你。

大千沙界掌中观,何啻林泉而已矣。

形式: 古风

东山顾命歌

金陵有个奇男子,白手成家立纲纪。

不逢良女唤回头,几乎埋没红尘里。

叹浮生,只如此,参访明师求直指。

见说传灯录上人,志气冲天奋然起。

念弥陀如自己拶,得寒冰化为水。

任他非佛与非心,务要禅河穷到底。

昼亦然,夜亦然,铁牛不动痛加鞭。

头角峥嵘便作狮子吼,惊得海底金乌飞上天。

求印可,叩机缘,几回亲到东山前。

三绕绳床呈见解,振威一喝与君传。

称大隐,可居廛,而今堪作火中莲。

惯向北斗星中骑木马,却来东山水上撑铁船。

撒手悬崖知落处,千重欲网打不住。

碧眼胡僧没奈何,分付袈裟为信具。

赵州禅,真罕遇,争肯庭前寻柏树。

截断南山老葛藤,无孔铁锤重下锯。

大放开,还捏聚,绿水青山皆妙趣。

脚根□□□头关,明月不随流水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