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李商老送杲上人还石门

解弹无弦琴,急拍红牙碎。

得生睹史天,冤债有头对。

须知泐潭禅,妙出言诠外。

猛焰炉中堕指冰,箭锋拄处君休昧。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的《次韵李商老送杲上人还石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佛法深邃理解与独特感悟。

首句“解弹无弦琴”,以无弦之琴喻佛法的微妙与超然,暗示佛法的真谛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心的领悟。接着“急拍红牙碎”则以急促的节奏和破碎的声音,形象地描绘了修行过程中的激烈与挑战,以及对佛法的深入探索与理解。

“得生睹史天,冤债有头对”两句,表达了通过佛法的指引,能够洞察世间真相,解决过去的恩怨,达到心灵的解脱与和谐。这里“史天”可能是指历史或宇宙的真理,而“冤债有头对”则意味着一切因果报应都有其源头,通过佛法的智慧可以了知并解决。

“须知泐潭禅,妙出言诠外”进一步强调佛法的奥秘不仅存在于语言文字之中,更在于超越言语的直接体验与领悟。泐潭禅,可能指的是某种特定的禅宗法门或修行方法,强调了佛法的实践性和内在性。

最后,“猛焰炉中堕指冰,箭锋拄处君休昧”以极端的比喻,描述了修行过程中面对内心猛烈欲望时的冷静与坚定,以及在直面困难时不被迷惑的决心。其中“猛焰炉中堕指冰”可能象征着在炽热的欲望与执着中保持清醒,如同在冰水中保持手指的冷静;“箭锋拄处君休昧”则鼓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不退缩,保持清晰的意识与坚定的意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以及修行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克服之道。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永明禅师生日

教乘法檀越,宗门禅判官。

今朝藏不得,推出与人看。

看看,夜行只管贪明月,不觉浑身露水寒。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堕轩

当初二祖说禅,拜起依位而立。

后来百丈听法,卷却坐前拜席。

曹山一堕二目,老儿衣穿骨露。

譬如弹指阁前,门开还合如故。

形式: 六言诗

枣柏生辰

十世古今圆当念,日用当以何法验。

梦中享尽百年荣,黄梁未熟路傍店。

乃知无明无性体,狂逐妄缘颠倒转。

枣柏指我此妙门,故能千偈如瓴建。

形式: 古风

三月十七老黄龙生辰

黄龙三月十有七,天下衲僧信不及。

尽道三关透者难,鼻直眼横谁不识。

满院东风花不言,死生情尽于今日。

汨罗江上小丛林,放意说禅无愧色。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