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陈昂的《白云岩晚归道中》描绘了诗人经历了一场高僧的智慧洗礼后,归途中的所见所感。首句“一得高僧论”,表达了诗人受到深刻启发的心境,暗示了与智者交谈后的顿悟。接下来,“归途落日中”描绘了夕阳西下,诗人踏上归程的画面,渲染出一种宁静而温暖的氛围。
“鸠筇迎霁月,渔笛唤凉风”运用了生动的意象,鸠杖(竹杖)和渔笛,分别象征着僧人的禅杖和渔民的生活,它们在雨过天晴后的月色和凉风中显得尤为和谐,体现了自然与生活的融合。
“是象渐欲暝,有生能不空”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意指随着夜幕降临,万物似乎都在暗示生命的短暂和无常,但诗人在此处提出了疑问:在这样的宇宙法则面前,人生是否还能有所坚守?
最后两句“迷心如可悟,身世付秋蓬”表达了诗人对心灵迷失的反思,如果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那么即使面对如秋蓬般飘摇不定的身世,也能坦然接受。整首诗以景寓情,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沉思与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