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远思》由宋代诗人胡宿所作,描绘了诗人面对远方思念之情的深沉与复杂。首句“一片平芜百尺楼”以楼阁高耸于广阔的平原之上,营造出一种孤独与辽阔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眺望远方的渴望。接着,“阑干横绝点清秋”,通过描绘栏杆横跨在清冷的秋天之中,进一步渲染了凄凉的季节感和诗人情感的哀愁。
“三年字与燕鸿断,千里心随桂水流。”这两句诗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将书信的中断比作燕子与鸿雁的飞离,将思念之情比作随流水远去的桂树,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与远方亲人或友人相隔千里的思念与无奈。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深沉又细腻,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距离所带来的痛苦与煎熬。
“空对霜葭惊远别,忍题云叶寄牢愁。”这两句诗中,“霜葭”象征着寒冷与离别,而“云叶”则寄托了诗人想要表达却又无法言说的愁绪。诗人面对霜降的芦苇,不禁想起远方的离别,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忧愁。他甚至想要通过题写在云叶上的文字来寄托这份愁苦,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这更加凸显了愁绪的沉重与无法排解。
最后,“骊驹不见西曛迫,目眩天涯片席收。”“骊驹”是古代的一种马车,常用来比喻离别的情景。在这句诗中,诗人想象着在夕阳西下之时,再也见不到那辆承载着离别的马车,只能目眩神迷地望着遥远的天边,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不确定与对过去的不舍。这句诗以生动的场景描绘,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情感的细腻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远方思念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有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怀念,以及对未来未知的忧虑。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读来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