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末期近现代初年的诗人郑孝胥所作,题为《唐元素同年属题湖山招阴图卷》。诗中,诗人以自我身份,描述了他作为一个“涉江真畸人”,对山水之爱深厚,早有在林间筑庵的愿望未能实现。他偶然得到一幅描绘湖山的画卷,从中找到乐趣,仿佛置身于洞庭湖畔,眺望叠嶂峰峦。然而,现实中的湖山已被污染,诗人对此深感遗憾,只能寄托于画卷中的清净世界。
画中人物辛至乙的经历与诗人自己的生活轨迹相契合,但这样的巧合并不多见。诗人身处苏州(胥门),被吴地羁绊,却渴望能与友人如唐元素一样,一同追寻梅花般的高洁。他忧虑世俗名利牵累,甚至愿意改变自己的姓名,以求解脱。最后,诗人感慨自身无需过多修饰,与友人相视,或许只有泪水能表达此刻的心境。
整首诗情感真挚,借画抒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向往,对尘世纷扰的厌倦,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个人精神自由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