兑阁十词(其九)临江仙.逮下

不辨黄鹂能却妒,临溪且采茵陈。

文园能聘茂陵人。君心难问取,我见也怜生。

今日秦淮相接处,当年桃树桃根。

门前流水记前因。曼陀花下影,同拜绣幢身。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闲适而略带感伤的画面。首句“不辨黄鹂能却妒”,以黄鹂比喻诗人对美的敏感和嫉妒之情,暗示了诗人对才情出众者的欣赏中带有自我反思。接下来,“临溪且采茵陈”描绘了诗人独自在溪边采摘药草的场景,流露出一种淡泊的生活态度。

“文园能聘茂陵人”引用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文园)与卓文君的故事,暗指诗人对于才子佳人的向往,但又感叹自己难以如司马相如般吸引人才。“君心难问取,我见也怜生”表达了诗人对某人心中的复杂情感,既有仰慕又有自知之明的怜惜。

后半部分,“今日秦淮相接处,当年桃树桃根”将地点转向秦淮河畔,提及过去的桃树与桃根,可能寓言着一段过往的情感纠葛。最后两句“门前流水记前因。曼陀花下影,同拜绣幢身”,通过门前流水和曼陀花的意象,回忆起昔日共同的经历,以及曾经的誓言或承诺,但如今只剩下花影和回忆,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和无尽的追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细腻,借景抒怀,展现了诗人对才情、情感和历史的感慨,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401)

毛奇龄(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与兄毛万龄并称为“江东二毛”。原名甡,又名初晴,又字于一、齐于,又号初晴、晚晴等。以郡望西河,学者称“西河先生”。明末诸生,清初参与抗清军事,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寻假归不复出。治经史及音韵学,著述极富。所著《西河合集》分经集、史集、文集、杂著,共四百余卷

  • 字:大可
  • 号:秋晴
  • 籍贯:萧山城厢镇(今属浙江)
  • 生卒年:1623—1716

相关古诗词

兑阁十词(其十)潇湘逢故人.采菱

采菱歌罢,见紫角新翻,绿苞初卸。问灌湖前汊。

女伴恁来迟,停船相迓。

红袖风吹,刚一望、夕阳西下。

唤侍儿、慢捲朱竿,菱刺又牵罗帕。举棹去,南浦夜。

叹洲尽含霜,湾名销夏。此事思如乍。

待旧约重寻,流光不借。

几度秋风,看浩浩、长淮东泻。

好愁人、翠藻清涟,犹是参差如画。

形式: 词牌: 潇湘逢故人慢

乐府补题和词(其一)水龙吟.白莲

前湖十里,芙蓉到门,皦皦明如练。

波光云映,芦埼鹭下,宛然一片。

湘葩含铅,青房滤粉,素珠成串。

便采莲红女,绛裙千褶,遮叶住,有谁见。

只为社中人散。倚遥空、削成难辨。

赤栏桥子,无端愁把,碧天遮断。

月下飞香,霜前落叶,容华将变。

但秋衣未制,剪来朵朵,不须染茜。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乐府补题和词(其二)摸鱼儿.莼

但秋风、有谁还忆,夏瓜冬菜春韭。

儿家住近横塘曲,长在柳姑庙后。

相邀取,借邻女花竿、挑起红丝浏。摘来盈缶。

任九月猪毛,百茎雉尾,总贳一壶酒。

品瀜甚、慢说白如琼玖。下将盐豉烹就。

钿头钗脚难形似,只顾流匙在口。还念否。

料拾鲙分鲭、未是和羹手。踌躇良久。

便羊酪能胜,龙酥堪敌,归去也何有。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小重山(其三)宫词

水咽铜龙漏断时。金铺青琐外、蜿双垂。

疏桐玉露滴阶墀。银床静,缭绕辘轳丝。

袍裤扫鸾帷。九微花报喜、晚风吹。

额黄催卸却迟迟。珠帘下,犹望月如眉。

形式: 词牌: 小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