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时运

翩翩同人,蔼蔼芳朝。非驾非舟,即彼近郊。

新蓱泛沚,温煦凝宵。一雨如丝,溪卉皆苗。

悠悠方塘,我缨既濯。膴膴清圳,载游载瞩。

时节来斯,怅如未足。寓目成赏,式陶且乐。

昔经鲁邦,吟咏清沂。古人邈矣,浩叹遄归。

茝香在怀,独弦是挥。岂有荣名,投竿以追。

班荆荫松,指曰吾庐。雉雊登垄,鸥行炯如。

弟子撰杖,先生提壶。物我欣欣,一欢在余。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春日郊游的情景,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趣的和谐交融。诗中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雨滋润后的景象,以及游人洗涤心灵的过程,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

首句“翩翩同人,蔼蔼芳朝”描绘了春日早晨,一群朋友轻快地出游,空气中弥漫着花香的场景。接着,“非驾非舟,即彼近郊”则点明了他们选择步行而非乘坐交通工具,直接前往附近的郊外,体现了亲近自然的态度。

“新蓱泛沚,温煦凝宵”描述了春雨过后,水面上泛起新绿,温暖的夜色中充满了生机。“一雨如丝,溪卉皆苗”进一步强调了雨水对于植物生长的重要性,溪边的花卉在雨水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悠悠方塘,我缨既濯”写出了诗人沉浸在清澈的池塘边,洗涤心灵的过程,象征着精神上的净化。“膴膴清圳,载游载瞩”则描绘了沿着清泉小径漫步,每一步都充满着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赞叹。

“时节来斯,怅如未足”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不舍。“寓目成赏,式陶且乐”则是对眼前美景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愉悦与满足。

“昔经鲁邦,吟咏清沂”引用了孔子游历鲁国时的典故,表达了对古代圣贤智慧的向往。“古人邈矣,浩叹遄归”则感叹于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

“茝香在怀,独弦是挥”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如同芷草般芳香,即使独自弹奏也充满力量。“岂有荣名,投竿以追”表达了诗人对名誉的淡泊,更愿意像垂钓者一样,享受宁静与自由。

“班荆荫松,指曰吾庐”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松树下休息,畅谈理想与生活的情景。“雉雊登垄,鸥行炯如”通过生动的细节,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弟子撰杖,先生提壶”则体现了师徒之间的亲密关系与相互扶持。

最后,“物我欣欣,一欢在余”总结了整篇诗的主题,表达了诗人与自然、与友人之间和谐共处的喜悦与满足感。整首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对自然、对理想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492)

黄淳耀(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劝农

维我海壖,杂居四民。兼贫擅富,滑其醇真。

流庸失业,旱蝗相因。易子而食,几如宋人。

稽古农皇,爰及唐稷。无有舄卤,而不播殖。

吉贝麻麦,功比力穑。孰云疗饥,必需鼎食。

有渰春兴,膏此平陆。牛犁整齐,男妇悦穆。

只鸡祭社,其至麇逐。坐贾行商,不如野宿。

博戏诚乐,啙窳难久。居有僮指,出有邻偶。

古称区种,十斛一亩。弃稷弗务,咄汝游手。

乐岁厚积,凶犹勤匮。有匮靡积,汝复奚冀。

肥硗同畴,劳逸异至。验彼收穫,惰农斯愧。

同是烝民,或生边鄙。燋烂有期,锋刃是履。

此焉不思,祸灾一轨。尔耕尔畬,一变俗美。

形式: 四言诗

和移居二首(其一)

我营蜗牛庐,君乃推大宅。

暑借竹柏阴,寒庇风雨夕。

一从懒惰来,事事避形役。

不能理墙屋,幸许均茵席。

身非漆园吏,蘧庐如夙昔。

来此诚偶尔,去彼非荡析。

形式: 古风

和移居二首(其二)

邻翁天机深,不读书与诗。

我为道今古,耳学颇有之。

日出长营营,日入无所思。

青青舍北松,识彼年少时。

见人无揖让,亲疏并如兹。

祝尔勿入城,恐遭童子欺。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和和刘柴桑

我经山泽间,细行每踌躇。

今兹荷天力,静寄田园居。

墙连友生家,竹映从弟庐。

流水周屋下,鸡鸣应遥墟。

閒访齐民术,精微在菑畬。

井臼时一操,习气通劳劬。

宾阶绿苔长,萧散礼数无。

去去久如兹,人代自相疏。

默哂桃源人,衣食烦百须。

彼居既不出,我往定焉如。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