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踏莎行》是袁克文在清朝末年至近代初的作品,以自然景象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菡萏飘香,梧桐倒影"描绘了荷花香气四溢,梧桐树下倒映着月光的画面,显得静谧而富有诗意。"浮屠十丈孤峰冷"则点出了远处寺庙的孤独高耸,更添了几分寂寥。
"五分残月一分秋",通过描绘月亮的缺损和季节的转换,暗示时光流逝,秋意渐浓。"清泠冷地知谁省"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无人问津的冷清,只有自然在默默感知。
"翠叶蛙潜,朱楼燕回"通过蛙鸣和燕归,展现了夜晚的生动与变化,"三更欲断人初静"则描绘出深夜的寂静,人们渐渐入睡,万物归于沉寂。
最后两句"微波催送白云飞,扁舟惟有花相等",以微波推动白云,扁舟与花共存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以及自己心境的超脱与淡然。
整体来看,袁克文在这首词中巧妙地运用了景物描写,寓情于景,展现出清末近现代初文人士大夫的闲适与孤寂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