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知府张少卿

邦君今刺史,光禄古名卿。

况是三台后,仍兼二事荣。

才猷希世出,议论一时倾。

文燄长千丈,诗锋锐五兵。

量形沧海狭,气与素秋横。

官路紫朱竞,公心绂冕轻。

金华推美郡,铜虎惬专城。

半岁开尊府,休风变细氓。

堂阴空昼讼,桑野劝春耕。

每布诏条暇,间携宾从行。

江山寻胜地,笳鼓拥游旌。

好景樽前挹,新篇席次成。

双溪兹壮观,八咏昔虚声。

治状称尤异,宸衷眷直清。

势应非久次,代岂俟终更。

卓马朝将近,元龟德素明。

丰功增阀阅,旧物取钧衡。

属吏谁堪恤,孤踪此最平。

下科逾十稔,薄况甚三生。

尚壮羞乾没,虽驽愿使令。

斯辰如贲饰,吾道定蒙亨。

辄取盐车吭,聊逢伯乐鸣。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翻译

如今的邦君是刺史,古代的名臣是光禄卿。
更何况位居三公之后,又兼任两职荣耀。
他的才智谋略世间罕见,言论一出能震撼一时。
他的文章光芒万丈,诗篇锋利如五兵。
他的胸襟广阔如沧海,气概与秋天的高洁并立。
官场之路紫气朱门争艳,但他心中公义轻视权贵。
金华之地推崇他为美郡,铜虎符象征他的专城威望。
半年来府中常设宴,和风改变着百姓的风俗。
法庭安静白天无诉讼,田野上鼓励春天的农耕。
颁布诏令时他从容不迫,偶尔还带着宾客出行。
寻访江山美景,鼓乐簇拥他的游行队伍。
美酒前品味好景,新诗在座间即兴而成。
双溪的壮观景象,八咏的盛名曾为空谈。
治理政绩特别优异,皇帝心中对他深情关注。
这样的地位不会长久停留,接替者难道还需等待?
卓越的人才即将接近,美德如同龟壳清晰可见。
丰功伟绩增加家族荣誉,旧物也能公正衡量。
下属官员谁能比他更值得怜悯,他的孤独身影最为平和。
再过十年科举选拔,我现在的境况比三生还要微薄。
虽然年老但仍耻于无所作为,即使能力有限也愿效力。
今日如装饰华丽,我的道路必定顺利。
就像盐车载重前行,我期待伯乐的发现。

注释

刺史:古代地方行政长官。
三台:古代三公的别称,指宰相级别的官员。
二事:可能指两种职务。
才猷:才能和谋略。
笳鼓:古代军乐,此处可能指游行队伍。
宸衷:皇帝的心意。
势应非久次:形势表明不会长久保持这种地位。
卓马:比喻杰出人才。
元龟:大龟,古人认为是吉祥之物,象征德行纯正。
阀阅:家族的声望和谱系。
属吏:下属官员。
薄况:困苦的处境。
乾没:指无所作为。
贲饰:装饰,比喻美好的外表。
盐车:载重的车子,比喻怀才不遇。
伯乐:古代善于识马的人,比喻识人的人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强至为赞颂张少卿而作,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期待。首联以“邦君”和“光禄”比喻张少卿的官职显赫,接着赞美其才智超群,影响力一时无两。颔联描绘了他的才华横溢和公正无私,以及治理地方的成效显著。颈联写他在政务之余,游历山水,吟诗作赋,生活情趣盎然。尾联则预祝他在仕途上再进一步,表达了对他的鼓励和支持。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文燄长千丈”、“诗锋锐五兵”,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张少卿的文采和智慧。同时,通过“盐车吭”和“伯乐鸣”的典故,寄寓了对他的期望和肯定。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充分体现了对知府张少卿的赞赏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

收录诗词(833)

强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上知郡都官

列郡二千石,所理我与共。

临淮守最贤,万口交一颂。

彼邦困飞蝗,我境欲集凤。

彼民粒不充,我黍地无空。

严乎如秋霜,巨猾弗得纵。

断乎如蓍龟,吏法不敢弄。

铃斋昼观书,朱轓春劝种。

明堂购众材,我公实梁栋。

行吐胸中奇,勋名光有宋。

贱生何为者,碌碌备僚从。

天幸所与薄,半岁侍羁鞚。

燕雀势力小,鹅雁食口众。

贫贱两虽甘,沥恳辄披控。

朝廷重为邑,外台荐方用。

岂惟进寸蹠,抑可利微俸。

私心觊公举,如昔望郡贡。

媒衒士所丑,未罪已自讼。

公如飞一章,举族免饥冻。

形式: 古风

与任道及顺久二师赋小阁见月

醉领玉川子,夜入支公院。

危阁邀共登,身在霜空半。

缺月穿云来,尘区未应见。

长飙荡寸霭,天宇痕无线。

坐久吹青灯,寒光可对面。

飘飖释苑秀,洒落儒林彦。

相爱忧清景,险语写幽玩。

野令才素悭,斗为吟毫健。

诗成万象索,孤影转楼殿。

游屦绝出门,高僧应作伴。

形式: 古风

与盛毅同赋暮角行

城头滚滚寒烟起,城里无人冷如水。

一声暮角聒地来,声中宛转含馀哀。

逡巡流入单于调,耳边似近单于台。

坐客未终听,对面泪双迸。

那复将军绝塞眠,朔风吹落玉帐边。

狼烟未尽不待晓,恨不立起铭燕然。

何人始制角中曲,幽怨到今传不足。

吁嗟画角终无情,百年日月销此声。

形式: 古风

久雨

雨师握天令,汲汲不停驾。

疾驱鞭群龙,俛首随叱咤。

乘怒作霶霈,不复息昼夜。

羲和久埋轮,缩手喜闲暇。

山川盛奔溢,若虞历阳化。

农民验甲子,其应旱在夏。

我疑上天漏,谁能补天罅。

慰此农民心,无使忧早稼。

形式: 古风 押[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