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所斋挽诗(其一)

胸涵万卷笔如虹,四海应无两所翁。

身老肯疑询有鬼,眼高不许宪交公。

祇缘命薄非才薄,信是文穷与学穷。

班路重来终一簿,予麾亦不到莆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挽诗以高度概括的手法,描绘了一位饱读诗书、才华横溢的老者形象。首句“胸涵万卷笔如虹”生动地展现了这位老者的博学多才,仿佛他的思想如同奔腾的长虹,充满了智慧与力量。接着,“四海应无两所翁”一句,表达了对这位老者独一无二、卓尔不群的赞誉,暗示了他在学问上的成就无人能及。

“身老肯疑询有鬼,眼高不许宪交公”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老者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坚定与自信。即使年岁已高,也不怀疑鬼神的存在;眼光高远,不屑于与世俗之人交往,体现了他超脱尘世、坚守自我品格的精神风貌。

“祇缘命薄非才薄,信是文穷与学穷”则揭示了老者对待命运与才华的态度。尽管命运坎坷,但并非因为才能不足;相信正是在文思枯竭、学海无涯之时,更能体现其深厚学养与坚韧不拔的意志。

最后,“班路重来终一簿,予麾亦不到莆中”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与怀念。班路,可能指官道或人生之路,一簿象征着生命的终结;予麾,即自己的指挥权,不到莆中则意味着无法再回到曾经生活或工作的地方。这两句既是对逝者一生的总结,也是对其身后之事的感慨,蕴含着对逝者贡献与影响的肯定,以及对其离去的不舍与哀痛。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对逝者生平的深情回顾与赞美,不仅展现了其卓越的学术成就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也表达了对逝者深深的敬仰与怀念之情。

收录诗词(809)

林希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陈所斋挽诗(其二)

三文堂上墨犹鲜,别几何时哭此仙。

散发弄舟思往日,撚髭觅句是前年。

理明洛学知翁少,表慕泷冈有子贤。

人物如斯埋玉去,病违执绋泪潸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刘殿讲大卿挽诗(其一)

涉世风波恶,收身岁月长。

再三持簜节,八十侍华光。

边入筹如蔡,民怀惠有棠。

两朝凡几奏,书不与人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刘殿讲大卿挽诗(其二)

已分黄冠老,犹为白发卿。

登朝耆寿俊,圣学缉光明。

盛德兼和介,高怀了死生。

柯山仙窟宅,笙鹤定相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莆守汪宗博挽诗(其一)

凝香据案几何时,事事传来昔见稀。

生果神如包孝肃,死尤贫似尹翁归。

谁知食少为身害,可恨才多与命违。

见说满城人恸哭,交游那得不沾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