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僧琴山

闽海西来山复山,白云深处见禅关。

幽岩风细莺声缓,古寺春深鹤梦閒。

游子从来悲草绿,老僧浑不计花残。

笑余犹是红尘客,尽日攀跻行路难。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福建沿海的山脉连绵不断,白云缭绕中隐藏着禅宗的圣地。
在幽静的山崖上,微风吹过,黄莺的歌声轻柔悠长,古老的寺庙里春意正浓,白鹤闲适地做着梦。
游子长久以来对青草的生长感到悲伤,而老僧却不在意花开花落。
笑我仍是红尘俗世中的人,整天艰难地攀登山路。

注释

闽海:指福建省沿海地区。
禅关:指佛教修行者追求的觉悟境界。
幽岩:幽深的岩石。
莺声缓:形容黄莺鸣叫的声音轻柔缓慢。
浑不计:完全不放在心上。
红尘客:指身处世俗之人。
攀跻:攀登。
行路难:比喻人生旅途的艰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幽深的山中禅关景象。开篇“闽海西来山复山,白云深处见禅关”两句,以壮丽的笔触勾勒出层叠的山峦和隐约于白云中的禅关,给人以超凡脱俗之感。

接下来的“幽岩风细莺声缓,古寺春深鹤梦閒”两句,则将画面拉近,细腻地描绘出幽静的山岩中微风轻拂,以及细语鸣叫的燕子和远处古老寺院内春意盎然、鹤类栖息的情景。这里的“梦閒”一词,更添了一抹诗人对禅关生活的向往与憧憬。

中间两句“游子从来悲草绿,老僧浑不计花残”,表达了游子的感慨和老僧的超然。游子对于时光易逝、物是人非的感伤,以及老僧对于世事无常持平常心的境界,构成鲜明对比。

最后,“笑余犹是红尘客,尽日攀跻行路难”两句,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自己仍旧是个在红尘中飘泊的人,对于那条通向禅关的道路,虽心有所属,但实践起来却又是多么艰辛和困难。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中禅关自然环境和生活状态的描绘,以及游子与老僧不同的心境,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净化的向往。

收录诗词(1)

杨紬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燕龙图海棠

西汉欺卢橘,东阳爱野棠。

许昌奇此遇,子美欠先扬。

杜宇三春艳,蚕丛一国香。

燕脂点乱雨,猩色丽斜阳。

富艳东君节,暄妍白帝方。

锦楼祈水色,玉垒换山光。

风格林檎细,腰支郁李长。

天生笑容质,时样舞衣裳。

少吐深深染,全开淡淡妆。

烟媒护绿蒂,风阵损朱房。

旋失因临水,閒飘弗过墙。

佩亡愁杀甫,簪脱即连姜。

蝶舞菱花照,莺啼罨画堂。

仙如弄玉少,坠似绿珠常。

不见还成悔,相思几欲狂。

春深濯锦水,日晚浣纱坊。

卧对移帘押,吟看近笔床。

池清满园倒,鸟起一枝昂。

紫燕衔泥急,黄蜂趁蜜忙。

化工真用意,销得与携觞。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过刘则敬五叠山房闻莺

五叠山阴坐石房,爱听黄鸟韵笙簧。

东风急处野花落,小雨乾时绿树凉。

伐木敢忘求益友,携柑长忆醉华觞。

秪今发白风流在,细咏绵蛮重慨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句(其三)

行人问宫殿,耕者得珠玑。

形式: 押[微]韵

句(其一)

草不惊皇辙,山能护帝舆。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