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客署题流觞曲水图

谁将曲水图,挂向丹山驿。

约略文衡山,气韵尽超轶。

潺湲如有声,悬溜注溪涩。

疏松笼厓长,修竹丛岩密。

昨过渔梁山,髣髴图可忆。

碧云互纷纠,溟濛渺难测。

饮者多达人,千觞浮涧出。

酒垆置修坡,琴书绕其侧。

或饮或坐起,俯仰兼语默。

隐隐兰亭里,研墨写诗帙。

自有丘壑风,飘飘露狂色。

不知传舍中,何事留此笔。

似告宦游人,劳劳未如逸。

晋人岂嗜酒,此意醒者得。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挂于驿站中的曲水图,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水间的静谧与生机。诗人沈湛以“谁将曲水图,挂向丹山驿”开篇,巧妙地引入了主题,随后通过“约略文衡山,气韵尽超轶”赞颂了图中山水的超凡脱俗之气。潺潺流水仿佛有声,松竹掩映,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

接着,诗人回忆起曾经经过的渔梁山,那里的景色仿佛图中一般令人难忘。碧云缭绕,雾气弥漫,增添了几分神秘与不可测的美感。饮酒之人多为通达之人,他们能从酒中寻得人生真谛,畅饮后,或坐或立,或语或默,自在洒脱。

诗中提到的“饮者”形象,与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雅集场景相呼应,隐喻着文人雅士在自然美景中的聚会与创作。研墨写诗,不仅展现了文人的才华,也体现了他们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追求。

最后,诗人提出疑问:“不知传舍中,何事留此笔。”似乎在询问这幅图为何会出现在驿站之中,是否是在向过往的旅人传达某种深意——或许是在提醒他们,即使在忙碌的宦海生涯中,也不应忘记寻找内心的宁静与自由,如同画中所展现的自然之美。

整首诗通过对一幅山水画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其中蕴含哲理的深入探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及艺术的独到见解,同时也表达了对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6)

沈湛(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忧欢石

夏公曾驻节,胜迹在河干。

此地安沟洫,当年怨暑寒。

溪痕移上下,心事别忧欢。

旧石留官守,沉吟仔细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渔梁道中

山势迂回梯磴劳,渔梁寂寂泻秋涛。

苍藤古壁飘猿影,寒日空山落雁毛。

自有清音来石涧,谁将茅屋结东皋。

寄言峡里山翁道,我亦从来本慕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题血子树

灵山少凡木,指顾一停车。

应入流沙志,希传种树书。

孤撑随壁迥,百尺入云疏。

积翠披堪画,流甘酿可茹。

连珠垂结晚,红露著条初。

龙眼圆嫌大,朱樱色不如。

珍奇无别种,独映羽人居。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题周阿香墓

阿香办一死,死乃全其生。

万古贞魂在,松风吼瀑声。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