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夜吟

空江夜坐云崔嵬,合沓群山如马来。

眼前瞬息恣万变,胡为墨守相争猜。

新民有术不能道,沧桑一剧悲者笑。

鬼神毕竟误苍生,迷信何曾有宗教。

达官解事但形模,宪法不启愚民愚。

百年积弱有天意,朝三枉自尤群狙。

滩头水寒千丈落,颓波散尽趋大壑。

洗涤山川有雨声,莫诉烦冤向寥廓。

盘空大地如车轮,日光所被物态新。

若使地轴不自转,谁是茫茫长夜人。

繁霜夜陨乌啼苦,荒江此境成终古。

错怨东方不肯明,那识西天日方午。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长夜吟》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俞明震创作,通过丰富的想象与深邃的思考,展现了对社会、历史与自然的深刻洞察。

开篇“空江夜坐云崔嵬,合沓群山如马来”,描绘了一幅夜晚江面空旷、云雾缭绕、群山连绵的壮丽景象,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深沉的氛围。接下来,“眼前瞬息恣万变,胡为墨守相争猜”则表达了对世间变化无常、人们固执保守的感慨,暗含对变革与创新的呼唤。

“新民有术不能道,沧桑一剧悲者笑”揭示了社会变革中的无奈与讽刺,新思想的传播往往遭遇困境,而旧秩序的崩溃却伴随着笑声,反映了变革过程中的复杂性和矛盾性。“鬼神毕竟误苍生,迷信何曾有宗教”进一步批判了迷信与宗教对民众生活的负面影响,强调理性与科学的重要性。

“达官解事但形模,宪法不启愚民愚”指出权贵阶层在形式上看似开明,但实际上并未真正开启民众的心智,宪法与法律未能有效普及知识,反而加深了民众的无知。“百年积弱有天意,朝三枉自尤群狙”表达了对长期社会问题的无奈与反思,认为这些问题并非偶然,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滩头水寒千丈落,颓波散尽趋大壑”描绘了社会变革的艰难与曲折,如同水流经过千丈峭壁,最终汇入广阔的山谷。这一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变革过程中的挑战与希望。“洗涤山川有雨声,莫诉烦冤向寥廓”则寄寓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即使面对诸多不公与苦难,也要保持乐观与坚韧。

“盘空大地如车轮,日光所被物态新”象征着地球的转动与时间的流逝,万物在日光照耀下展现出新的面貌,寓意着永恒的循环与新生。“若使地轴不自转,谁是茫茫长夜人”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探讨如果地球停止自转,人类将如何面对漫长的黑夜,引人深思。

“繁霜夜陨乌啼苦,荒江此境成终古”描绘了夜晚的寒冷与孤独,乌鸦的哀鸣增添了凄凉的气氛,暗示了命运的无常与生命的脆弱。“错怨东方不肯明,那识西天日方午”最后两句以对比的方式,表达了对误解与偏见的反思,提醒人们不应盲目指责,而应客观看待事物的不同面向。

整体而言,《长夜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剖析,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人性弱点以及未来可能性的深切思考,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254)

俞明震(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泊吉水三曲滩

暮天群动息,惘惘惜孤清。

岸柳愁中老,樯灯雨外明。

悲来已陈迹,何处著平生。

惟有星星发,催人心暗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偕刘月农登八境台示同游诸子

衙居绝朋欢,乘兴策游骑。

步上八境台,恍如脱拘系。

郁郁瞰孤城,脉脉延秋霁。

生年去飘忽,忧患天所寄。

弥望结层阴,人烟堕冥昧。

帆静如有待,鸟惊若相忌。

暝色赴依微,冈峦互睥睨。

万感入迟暮,宦游非我意。

坐对好江山,宁为百年计。

此邦多达人,所悲在民气。

吾子忧患身,抗心赴沉挚。

至人通群情,毋忧负俗累。

形式: 古风

步月偶占

低帘灯影映残荷,别梦依依奈远何。

夜久一萤深入露,月明双眼静生波。

庭前独树看人老,天外愁云任鸟过。

欲逐清辉向寥廓,秋风心事更蹉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城头望夕阳西没感赋

为愿残阳堕地迟,望中灯火转迷离。

群山偃蹇都能隐,双雁回翔何所悲。

一暝欲收江海去,回头如接混茫时。

篱边剩有微光在,珍重秋心好自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