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树

金井梧桐树,碧枝华叶芳。

月明移翠影,风细吐清香。

共惜三春色,谁怜九月霜。

闺中有少妇,岁岁忆辽阳。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芳树》由明代诗人宋登春所作,通过对金井梧桐树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金井梧桐树”,以“金井”二字开篇,不仅点明了梧桐生长的环境——井边,还赋予了环境一种贵重、清雅的气息。梧桐树作为背景,其“碧枝华叶芳”则直接描绘了梧桐树的生机勃勃与美丽,绿叶繁茂,花朵或果实散发着香气,营造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

接下来,“月明移翠影,风细吐清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美好。月光下,梧桐树的翠影被投射在地面上,随着微风轻轻摇曳,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静谧的美所包围。而“风细吐清香”则暗示了即使在夜晚,梧桐树依然能散发出淡淡的香气,这种香气不仅来自树本身,也可能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的象征。

“共惜三春色,谁怜九月霜”两句,将情感从自然景观转向对时间的感慨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三春之色代表了春天的美好与生机,而九月之霜则预示着季节的更迭与寒冷的到来。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同时也寄托了对远方亲人(可能指的是在辽阳的亲人)的深切思念。

最后,“闺中有少妇,岁岁忆辽阳”点明了诗的主题——思乡之情。闺中少妇每年都在思念着远在辽阳的亲人,这种思念之情跨越了时间和空间,成为了整首诗的情感核心。通过这一形象的描绘,诗人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们因地理、政治等原因而产生的分离与思念之情。

综上所述,《芳树》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通过对梧桐树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收录诗词(349)

宋登春(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嘉定徐二刺史

豪华犹六代,胜事在吴门。

绿树湖边寺,红云海上村。

桑麻常夜缉,橘柚向秋繁。

拂袖还乡日,应怜松菊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赠庐岳僧

何日别东林,浮杯梦泽深。

云山随去住,水月即禅心。

钵润龙将见,衣残珠未沉。

行踪遍五岳,留偈待知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秋日鹅池昼卧

卑栖佚老日,高枕物华年。

橘柚垂茅屋,菰蒲间渚田。

意中人不见,事外客孤眠。

习静眇身世,长唫秋水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八月十三夜

江月满江城,客愁何处生。

残蛩依砌响,新雁与云平。

露重楸梧白,天寒松桂清。

弟兄在万里,此夕各含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