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屈大均所作的《木末亭拜方正学先生像》。诗中通过对方正学先生的追思与缅怀,表达了对忠诚与良知的颂扬。
首句“宗臣遗像在”,点出拜祭的对象是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其形象犹存。接着“对越孝陵云”一句,描绘了拜祭者面对方正学先生遗像时的肃穆场景,仿佛能感受到云天之上的敬仰之情。
“周礼难为国,姬公竟负君”两句,借古喻今,表达了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感慨。周朝的礼制难以实现国家治理,姬公(可能指周朝的某位君主)最终辜负了人民的期望。这里暗含对现实政治的批评,同时也对历史上的忠臣楷模方正学先生表示了敬意。
“龙蛇迷旷野,日月在孤坟”描绘了一幅荒凉而庄重的画面,方正学先生的墓地被自然环境包围,象征着他的精神如同龙蛇般坚韧不屈,即使在孤独的坟墓中,依然能照亮后人前行的道路,如同日月一般永恒照耀。
最后,“莫问三杨事,忠良道各分”一句,既是对方正学先生个人事迹的肯定,也是对当时社会上其他忠良之士的赞许。它提醒人们,不必过分关注个人的成败得失,重要的是坚守忠良之道,为正义和真理而奋斗。
整首诗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深刻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忠诚与良知的颂扬,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和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