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李子华林泉书屋的静谧与雅致,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书屋内外的自然美景与人文气息。开篇“开轩睇幽䆳,散帙当清漪”描绘了打开窗户,眺望幽静的景色,散开书籍,面对清澈的水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接着,“爱以君子屋,重此林泉姿”表达了对书屋的喜爱,将其比作君子之居,强调其与自然山水的和谐之美。
“空翠散瑶席,轻流度华池”描绘了空中的翠绿与瑶席上的空灵,以及轻柔的水流穿过华丽的池塘,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高雅。“牙签插高阁,万卷光陆离”则展示了书屋内丰富的藏书,高高的书架上排列着成千上万卷书籍,散发出知识的光芒与光辉。
“逍遥弦颂暇,鱼鸟忻相随”描述了在闲暇之余,弹琴吟唱,鱼儿和飞鸟都乐于相伴,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俗虑澹若忘,谈笑无厌时”表达了远离尘世烦恼,与朋友畅谈的乐趣,没有厌倦之时。“早逢雍熙治,文雅久见推”提到了在太平盛世中,文雅之风被广泛推崇。
“歘起掌帝制,两籓赖纲维”可能是指在某种政治背景下,李子华承担了重要的职责,两方依赖他的领导。“济济夔龙侣,接武赤玉墀”描绘了人才济济,跟随他步入朝廷。“东观多群籍,西清骋雄词”可能指书屋不仅藏书丰富,而且是文学创作的场所。“莹如玉壶冰,灿若琼树枝”用玉壶冰和琼树枝来比喻书屋的高洁与美丽。
最后,“苕溪增秀色,天目含清辉”提到苕溪和天目山增添了更多的秀丽景色,暗示了书屋周边环境的美好。“黎庶待拊字,丘园宁暌违”表达了民众期待得到关怀,书屋不会轻易离开。“寄声考槃涧,白首以为期”则是诗人希望能在幽静的山涧度过晚年,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李子华林泉书屋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自然风光,同时也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向往。